第12章(2 / 3)

走出蔭涼的葡萄溝,迎接我們的又是炙熱的烘烤,吐魯番真是個咫尺兩世界的神奇之地。

( 2006年11月14日《天津日報》第26版)

草原三題

我認知草原,率先源於歌聲。“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的一首《敕勒歌》,把南北朝時我國北方遼闊蒼茫的草原景象及無比的魅力展現給人們;一首《讚歌》表達了新中國草原兒女對黨、對偉大祖國的拳拳深情;《草原之夜》、《天堂》,唱出了草原之美,抒發了草原人民對家鄉的讚歎和熱愛。曲曲美妙之音,讓草原賦予我幾多向往,幾多遐思,幾多暢想,又幾多企盼。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如絮的羊群,飛馳的駿馬,歡躍的榛雞,翱翔的雄鷹,還有那婉轉悠揚的琴聲,高亢奔放的長調,手捧著哈達的姑娘,跤場悍勇的小夥子……無不吸引著我,讓我走近草原,走近草原上的人們。

我初次走近草原確切地說是呼倫貝爾草原,緣於天津三峰假日旅行社組織的一次草原風光攝影采風活動。是時,正值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前夕,中央電視台《走進內蒙古》攝製組的部分成員正在金帳汗一帶拍片,這當然也給我們拍攝帶來方便。近日,一邊回放著自己拍攝的照片,一邊看著央視“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連續報道,心中愜意無限。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那幾個日日夜夜,令我難以忘懷。

浪漫草原

有人說,白雲是藍天的浪漫,駿馬是草原的浪漫,長調是心靈的浪漫。我說,品味草原,感知草原,是我心中的浪漫。呼倫貝爾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因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得名,一億多畝草場,兩億多畝森林,再點綴以嬉戲的牛羊,豐富的礦物,就像一幅綠錦織成的巨毯,鑲嵌在祖國版圖的雞冠上。麵對輕盈縹緲幻化於平地山丘之間時隱時現的晨霧,麵對撥開雲霧毫不吝嗇地灑金播露於小草的晨光,麵對迎著朝陽哞咩而出的牛羊,麵對雄姿英發,手持長杆飛奔於草原的訓馬手,麵對藍天白雲之下身著民族服裝手提奶桶的蒙族姑娘,麵對氈包旁僵臥的舊車木輪映出金戈鐵馬的喧囂與嶄新舒適的豪華旅遊車交織的現代文明,麵對如血的夕陽和多姿的晚霞裏牧歸人的剪影,我感覺著草原無時無處不在的浪漫。誠然,美景之於攝影人是難以割舍的,大家盡管很累,可還是樂此不疲難停手腳。

好景終生難覓,不品更待何時。我決定小憩片刻,靜心感受一下浪漫的草原。於是,我放下設備,很不忍心地躺在溪畔的小草上。嫩草經過陽光的照射就像是一床溫和的地毯,讓人倍感舒適。輕風拂麵,草兒發出的清香沁人心脾。輕快的雲朵變換著姿態從眼前飄過,白雲下麵,飛翔著成雙成對的燕子,盤旋著心氣高傲的雄鷹。雲兒過去,草原上特有的晝間明月也不甘寂寞的映在溪中,此刻,那種“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的浪漫無意識地進入我的視野。

小溪邊,有的遊人洇一下手帕、毛巾,有的在雲下看著隨身攜帶的讀物,大有賈寶玉為“稻香村”題寫對聯“新綠漲添浣葛處,好雲香護采芹人”之意境。

此時,遠處傳來遊人們長長短短,輕輕亢亢,喔喔嗬嗬的聲音,這是人們對草原浪漫發自內心的情感,這是人們對愉悅心境的渲泄。

伴隨遊人喔嗬之聲而來的,還有那悠揚婉轉顫音起伏別具韻味的馬頭琴聲,以及高亢奔放的長調。琴聲和長調似乎在炫耀著起於呼倫貝爾,揚鞭策馬,彎弓射雕,所向披靡,橫掃歐亞大陸的一代天驕之榮耀;同時抒發著草原兒女對新時代、新生活的讚美之情。

草原浪漫伴自然而生,草原浪漫得盛世而長。雖然我享受這種浪漫隻是須臾之間,卻寄托著我對草原兒女永遠的祝福。

百裏畫廊

這裏的“百”是概數,是我對額爾古納河沿岸如詩如畫景象的泛稱。到呼倫貝爾的第五天,我們幾乎全天是在額爾古納河畔度過的。

額爾古納河是黑龍江的支流,上遊是發源於蒙古的克魯倫河,自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至今,她一直是中國與俄羅斯(含蘇聯)的界河,全長近千公裏。至於全線是否均為畫廊,我不能妄下結論,僅就我們一天路程中的所見所曆,稱其畫廊是絕不為過的。

我們60名影友分乘三輛大巴行進在額爾古納河畔的沙石路上,每時每刻都被窗外的景色所吸引。白樺林、油菜花、牛羊、駱駝、馬群、野花、農場、哨卡,移步換景的畫麵目不暇接,每個影友眼中都有屬於自己的構圖。雖然不是事先確定好的景點,可三個車內領隊的對講機時不時地就響起來,不是這個車有人要求停車,就是那個車有人要求拍照,總領隊高文德隻好臨時動議,滿足影友們的願望。於是車每停一次,大家都迫不急待地架上“大炮”,“啪啪啪”地開足快門“掃射”一通。毫不誇張地說,在這百裏畫廊,不用取景,按一下快門就是一幅很好的照片。或許是人們為了優中取優吧,大家猛拍一陣後,才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取景。一望無際的白樺林,乳白樹幹挺拔入雲,蔥綠的葉子隨風起舞,有紅衣影友點綴其間,儼然一幅優美的油畫。走進白樺林,我如醉如癡地仰臥於嫩草之上,拍攝起白樺鑽天的景致。回放這特殊效果的圖像時,心裏真是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