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是高雅、純潔、吉祥、長壽的象征,又因為它們是瀕危的重點保護物種,故而人們愛鶴、護鶴,有的人甚至為鶴犧牲了生命。
人們聽過歌手朱哲琴一首叫做《丹頂鶴的故事》的歌,說得是一位名叫徐秀娟的黑龍江籍姑娘,她從小愛鶴,23歲大學畢業後,來到南方的自然保護區飼養丹頂鶴。在一次暴風雨來臨時,她發現少了一隻受傷的幼鶴。為了尋找這隻幼鶴,她不幸被沼澤吞噬了生命,化羽成仙,駕鶴而去。丹頂鶴倩影的話外音,仿佛流動著那首《丹頂鶴的故事》: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
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為何片片白雲為她落淚,
為何陣陣風兒為她訴說,
啊,還有一群群丹頂鶴輕輕地飛過……
其實,自然保護區的人們為了給鶴類創造良好的棲息環境,同樣做出了犧牲。在水源奇缺的情況下,當地農民用灌溉農田的水,滿足著保護區對水的需求;當地人寧可減少收入,也要確保來年丹頂鶴到此繁衍;鶴類覓食吃掉當地農民的種子,有時甚至造成絕收等等。正是由於保護區人們的犧牲精神,才有了這鶴類生存的家園。我覺得,各保護區的人們為了人與鶴、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做出的無私奉獻是值得讚頌的。
(2007年9月18日《天津日報》第20版)
剛柔大連
提到中國最大的造船廠,中國第一艘自行建造的遠洋貨輪,中國第一台幹線蒸氣機車,中國第一台內燃機車等這一係列中國之最,人們便會聯想到大連。它讓我們看到,大連展現給人們的是魁梧、是偉岸,就像一個透著陽剛之氣的男子漢。然而,當我們把中國浪漫之都,最靚麗的女子騎警隊,輕快如神鹿的馬家軍,時尚的服裝城、會展中心,“世界環境500強城市”等這一係列美譽同這座城市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人們又會感到大連就像一位亭亭玉立、透著陰柔之美的少女。所以,我覺得大連是一座剛柔相濟的城市。
這次到大連,緣於關於環渤海經濟圈開發開放的學習調研活動,使我對大連的認識較過去也略感深刻。我們居住和學習的大連市委黨校座落在西崗區,背靠青山,麵朝大海,環境幽雅寧靜。樹木蔥鬱的濱海大道橫穿南北兩個校區,院內的停車場以樹為“欄”,以草為毯,鋪成一個如同“心”狀的圖案,清晰的斑馬線點綴期間,活潑之中體現著嚴肅、莊重。由於時至中秋,天高氣爽的氛圍在這裏體現的十分突出。在宿舍裏,推開窗子,海風徐徐吹來,甚是愜意。濱海路上,形色各異的汽車在茂密的林間“靜悄悄”地飛馳而過。憑窗眺望,白雲在藍色的大海、藍色的空中輕飄漫舞,遠處的海島同漁船相伴,隨海浪在氤氳中時隱時現,如蜃景一般。晚上,月亮像一隻巨大的玉盤掛在高空,格外清晰,格外明亮,與城市裏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比肩爭輝,“海上升明月,天崖共此時”的意境比詩人當年出句時表現的更為透徹。讓人感到,大連的晝間和夜晚都很美。
給我們講課的有市委黨校教授,有大連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的發言人。他們分別從大連的概況,經濟發展現狀以及今後的經濟社會發展構想等多個方麵進行了講解。從他們的講解中我們了解到,大連人不但思想解放,而且善於比較。與同等城市比,與本省城市比,與環渤海經濟圈的城市比,與“長三角”、“珠三角”的城市比,甚至與世界上條件相近的城市比。比經濟發展速度,比城市規劃,比城市環境,比社會事業,比公共產品,比人的素質。在比較中揚其長,避其短,在比較中把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使其最大化,從而製定出和調整著有利於自身長足發展的大計。比如他們結合自身實際製定的舉全市之力,加快“兩區一帶”建設,讓大連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裝備製造業基地邁進的戰略,就充分考慮了自身的地域優勢和由傳統而來並不斷創新的技術優勢,依托大窯灣臨港區建設以汽車整體裝配為重點的裝備製造業聚集區;依托大連灣臨海區深水海港,建設以大型裝備及部件為重點的裝備製造業聚集區;依托渤海深水海岸線,建設以造船業為重點的船舶和海洋工程及配套產業帶。這“兩區一帶”戰略又是硬梆梆的舉措,透著一股子陽剛之氣。而大連發展金融商貿、文化創意、科技服務,特別是旅遊會展等八大現代服務業的舉措,則又充溢著柔美的一麵。就說旅遊吧,他們為了展示城市魅力,善於總結的大連人把當地的特點概括為“一二三四五六”等城市名片。具體說就是一個概念,浪漫;兩種顏色,藍和綠,極具生機與活力;味、視、聽三種感覺;因時而異的四種風情;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北方香港”等五大品牌;以及節慶活動、建築文化、廣場綠地、公園大海等六大浪漫。這都是非常誘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