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海南美景(1 / 2)

十分鍾後,我們人員已經全部就位,大家隨著導遊一聲令下,滿懷著期待出發了。

在車上,導遊介紹:

美麗的海南島麵積3.39萬平方公裏,以東北——西南向為長軸,長約300公裏;西北——東南向為短軸,長約80公裏。地屬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怡人的22度——32度。擁有幾乎所有熱帶植物和數不勝數的海洋資源,又蘊藏著如鐵礦、鈦礦、水晶礦等一大批礦產資源。如果說台灣的形狀像一隻紡錘,那海南島就是飄落到大海中的一片綠葉.

有學者評價:“海南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快沒被汙染的土地之一。”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由於曆史和地理原因,海南島被曆代皇帝列為南蠻之地,連蘇軾都被貶到海南,足見它在曆史上的地位。但正是這些原因成就了現在的海南。毋庸質疑,海南島現在以成為了一顆耀眼的明珠,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其成為了“綠色”一詞的代言人。

導遊宣布:“今天我們馬上要去的,是黎族的部落!”

大家一片歡呼聲、

黎族有原汁原味的原始文化。黎族是海南上的古老民族,在他們創造了自己家園的那一刻,他門也創造了自己輝煌的文化。不管是為人處世,生活習慣,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麵。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有豪放悅耳的山歌,水井邊、山坳處、上山打柴時、出海捕撈時,他們都不會望了用個聲音來表達快樂的心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黎族的服飾,有布料和首飾之姑娘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首飾。頭、手、脖子,都裝飾著各色鏈子,貝殼等天然材料打製的首飾。走起路來發出如流水般悅耳動聽。海南的黎錦也是一種古老工藝,它是由黎族老藝人親自編織而成,每一匹布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匹都印上不同的圖案,都代表了各種不同的生活場景和含義。別以為海南真是蠻夷之地,這裏曆史名人數不勝數。傳奇的黃道婆、清正廉明的海瑞、豪放派詩人蘇軾、當朝宰相兼大詩人丘浚、開國元勳張雲逸將軍、國母宋慶齡。這足以說明海南不僅有外在美,還有內再美。

從三亞駕車向北行一個多小時,就到了第一個景點----檳榔穀。

檳榔穀座落在五指山的餘脈之上,那裏四麵環山,中間一個很小的峽長的穀地,因其到處都長著檳榔樹,所以叫檳榔穀。這裏四周是一片蒼翠的山,在山上,遠遠望去,穀底是密密麻麻的檳榔樹和椰子樹,在這綠綠匆匆的檳榔樹中,隱約著無數的小草屋,椐說,這就是黎族人的部落,現在叫甘什村,這是一個大村,有七百多人,居民是黎族人和苗族人。說是部落,卻是一個現代化的“部落”,一到大門口,是一個用原木做的高大的牌坊,“檳榔穀”三個流金大字,格外搶眼,內麵所有的設施都是現代化的,一點不比廣州的公園差。

迎接我們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漂亮的黎族阿妹,穿一身鮮明的黎族服裝:頭上戴一頂尖頂的鬥笠,鬥笠用兩公分寬的竹篾織成,織出一個個小方塊的花紋,成六邊形,上身穿一件黑色的長袖衫,下身穿一個用黎族人特有的織錦做的短裙,長絲|襪,一雙黑色園口有扣帶的膠底布鞋,斜挎著一個精美的織錦小方袋,左腰間掛一個長園形的精製的小腰簍,腰簍內放一瓶水,右邊腰間掛一個擴音器,戴著麥克風。看到我們到了,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馬上迎上來,右手握拳,翹起大拇指,說道:“伯烙!”然後,就用流利的普通話向我們簡單介紹了檳榔穀的情況,正好,內麵有一場黎族歌舞表演就要開始了,就帶我們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