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地道的黎族歌舞表演,演繹的是黎族人民最原始的鑽木取火、刀耕火種、狩獵捕魚、采檳榔、摘椰子等勞動景象,以及對歌談情、男耕女織、生兒育女、繁衍生息生活景象。節目在一個特別的舞台上表演,舞台依山坡而建,自山坡頂到坡底分三層,做成吊腳樓的形式,用台階連接,表演的人,從最上麵一層出場,一路走台階到最下麵的大台。台的兩邊是仿製的原始的窩棚,觀看大廳,則是用原木做成的高大的亭子。舞台的設施卻是超現代化的:無線麥、大功率的音響,旋轉的彩燈,LED顯示屏、、、。表演的人很給力,我們大致可以明白表演的意思,歌唱得很好聽,但,我們一句也聽不懂,隻知道,那歌聲優揚宛轉,清純悅耳,甜美動人,穿透力極強。
看完歌舞表演,我們在阿妹的帶領下,觀看了黎族人民原始的住房:用木做架,土做牆,草做的頂,冬暖夏涼;還觀看了,黎族小夥子,采檳榔、摘椰子的表演,嚐了一杯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椰子水。還親身體驗了一回黎族人拜堂結婚的感受:結婚用的殿堂是一間十米見方的大堂,用原木做成的骨架,用茅草做的尖尖的屋頂,用小樹條象織籬笆一樣做成的牆,中間是一個用小木棍釘成的大台,是新人和主婚人坐的地方,四周是一排排的木凳,是參加婚禮的親友坐的地方。有一位二十多歲的黎族小姑娘,高高個子,白白的皮膚,黑黑的頭發,長長的眉毛,大大的眼睛,穿一身胭紅的繡花婚服,走過來,拉著我,將一件同樣紅色的繡花馬夾套在我身上,讓我充當親郎和她拜堂。我們先是手牽手,並排走到神龕前,然後,並立,雙手在胸前合掌,靜立片刻,向前鞠躬,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後,轉身相向,夫妻對拜。拜完之後,就是夫妻過獨木橋,意為夫妻同心,平安過活:在一木條凳上,一人站一頭,兩人雙手相牽,走過去,相互換位,不能掉下來。走過獨木橋後,兩人來到木台前,坐下,對唱情歌,唱完歌後,雙方交換信物。我送給阿妹一把牛角梳,阿妹送給我一塊刻有本部落圖騰的一塊銀元。送完後,就是喝交杯酒,喝的是這裏特有的椰子酒,有一個特別的杯,兩個用小竹筒做成的小杯,再用一個小竹杆連起來,酒從一個杯倒進去,就流到了另一個杯裏,兩人拿著連杯一起喝下酒,就表示夫妻兩永遠心連心,同甘共苦。最後一個環節是抱起新娘入洞房。但是,到了這裏,我卻是抱起新娘,原地轉三圈,放下,她向東,我向西,各走各的。
在大家的哄笑聲中,我回到了團隊,心裏竟還有一種戀戀不舍的感覺。
愉快的一天就這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