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真相4(2 / 2)

於是我也暫時不考慮是否會搶李衛大哥風頭的顧慮了,直接恭恭敬敬的對著渡劫大師深施一禮:“小子林一,是泰哥失憶前最好的朋友加跟班,今日有幸認識大師,還請大師多多指點!”

知道中國話的語言藝術了吧,我這短短幾句話,就說明了好幾個意思!

第一,我認識泰哥,也就是是敵非友,請你老人家分清敵我,而且我自稱小子,就是自承晚輩,萬一一會兒起了衝突,您如果考慮情分呢,就不會太過極端,萬事都會有個轉圜餘地!

第二,我強調說是泰哥失憶前最好的朋友,就是因為說我並不知道泰哥被大賴洗腦的事情,如果在我去日本的這一個月泰哥不幸做出了傷天害理的事情逼得您老人家親自出山來清理門戶的話,對不起您呐,小子不知情,不是剛剛說明白了嗎!

第三,最後一句,還請大師多多指點,這一句可就深了,既然咱關係這麼近,您老人家就不必藏私了,什麼少林秘籍啥的,隨便教點啥都行,藝多不壓身,小子能頂得住!

說起來中國的語言藝術,博大精深,我就賣弄一下,簡單說幾個一字之師的故事吧。

第一個故事是:

唐朝有個和尚,法號叫作齊己。齊己和尚很喜歡寫詩,寫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謂詩僧。他有個好友鄭穀,也是當時的詩人。因為他們都寫詩,自然能談得來。

有一次,齊己寫了一首詩,叫《早梅》,其中有這麼兩句:\"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過了幾天,鄭穀來串門。齊己和尚對他說:\"我寫了一首詩,你給我看看怎麼樣?\"鄭穀看了半天,說:\"寫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但有一點,你寫的是早梅,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早梅就是早開的梅花,一般不會數枝開,數枝就是開了一片啦,我覺得應該把數枝改成一枝。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這就顯得這梅花是早開的梅花。\"

齊己和尚一聽,恭恭敬敬地向鄭穀拜了一拜,說:\"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啊。\"因為鄭穀隻提出一個字的修改意見,但卻堪稱老師,所以叫一字之師。

第二個故事是:

南宋時著名詩人楊萬裏,有一回在屋裏寫字,其中寫到了晉人幹寶,也就是《搜神記》的作者。楊萬裏不知不覺把\"幹\"寫成了\"於\",變成了\"於寶\"。當時正好有一名小吏站在楊萬裏身邊,便提醒說:\"老爺,好像應該是幹寶。\"楊萬裏很驚奇他沒讀過什麼書,怎麼能看出差錯,便問:\"是嗎?你怎麼知道?\"小吏便翻開韻書,也就是字典,指著說:\"您看,這裏講晉朝有個叫幹寶的。\"楊萬裏很欣賞他這種好學精神,稱讚他道:\"好。這一次,你是我的一字之師啊。\"

第三個故事是:

大居守李相讀《春秋》,把叔孫婼的“婼”(chuò綽)字誤讀為“ruò”字音。每天讀一卷,一個小吏在旁邊侍候,常有不高興的神色。李相奇怪地問他:“你經常讀這書!”回答:“是的”。“為什麼聽見我讀到這裏就神色沮喪?”小吏拜了一拜說:“過去我的老師教我讀《春秋》時,他把‘婼’字讀成‘綽’字音,現在聽您讀‘婼’字為‘ruò’字音,方才醒悟到自己以前讀得不對。”李相一聽,說:“不對。我沒老師教我讀,是照著書上注文讀的,肯定是我錯了,不是你錯了。”經過核查,發現書上的注文果真不對。小吏委婉曲折地做了解釋。李相很慚愧,拜小吏為師,叫“一字師”。

第四個故事是現代的:

1935年,著名書畫家王一亭先生受虞山某氏之托抄寫百花詩。在寫到其中一首藤花詩時,誤將“茸”字寫成了“葺”字。當時有一位客居常熟逍遙遊公園的新華藝專畢業生,時才25歲的金塵僧見到了王先生的筆跡後,毅然提筆寫下了一首名為《戲呈白龍山人王一亭文》的詩寄給了這位藝壇老前輩。詩是這樣寫的:“丹黃甲乙究瑕疵,自昔曾聞一字師;那許紫茸成紫葺,先生想未橪吟髭。”指出王老先生在抄詩時未經思索細辨就信手寫了這個錯字。事隔不久,一首名為《七律·奉酬塵僧先生》的答謝詩送到了金塵僧的案頭。詩雲:“多君隻字摘瘢疣,極目天涯未易求。自省衰年多事僨,頻經塵劫念生浮。搖毫愧向碑三宿,得句疏慳酒一甌。半偈有緣共佳話,闌幹倚遍海雲瘺。”海雲瘺,正是王一亭先生書屋之名,這首詩就是年逾古稀的王先生寫來的,詩中表示了他對這位一字之師的真摯酬謝。其勤奮好學,勇於改過的謙謙君子之心,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