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沒有讓我們等多麼長的時間,各式各樣的燒烤已經流水般的上了桌。
都是色香味俱佳,令人食指大動!
我滿麵春風,模仿古人的主人形色相勸:來來來,兩位不要客氣,請!請!請!
沒想到我話音未落,也就是最後一個“請”字還沒有說出來,已經看到老少兩個人龍爭虎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隻看到桌子上的各式烤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減少,而空出的釺子卻是越來越多。
老板滿頭大汗,如同乒乓球推擋般的來回小跑著上串,不一會兒就氣喘籲籲,不過精神十足,臉上一直帶著開心的笑容。
這也難怪——像我們這樣的客戶千載難逢,這一桌消費的金額頂的上他幾天的銷售額,他不開心才是怪事了!
我取過一串烤串,先是聞了聞,然後點了點頭,放進嘴裏,感覺到入口即化,鮮,滑,香氣四溢,深的燒烤大家的個中三味。
滿意的點點頭,看到剛剛上的烤全羊金黃酥皮,肉香四溢,不由心裏暗讚,慢慢伸筷去夾……
不料筷到中途,卻已經看見一大一小兩隻大手橫空出世,各自抓住烤全羊的兩肢,也不嫌滾燙燙手,一聲大喝之下,硬生生的把好好一隻烤全羊撕成了大小相當的兩半。
一老一少哈哈大笑,就口便吃,不消片刻,一整隻烤全羊已經消失了蹤跡。
我滿臉冷汗。這也太他麼彪悍了,咱可惹不起,還是乖乖吃烤串吧……
虧我剛才還幻想粱老點了三隻烤全羊是給我們三個人一人一隻的……
我本來還在發愁吃不了怎麼辦的……
不料我伸出手,卻再一次怔住……
桌子上空空如也,剛才還琳琅滿目的什麼烤串,羊腿,火腿腸,雞翅,魷魚,羊肉串,肉筋,羊腰子,雞胗,雞心,雞脖子,雞排,魚排,裏脊片,板筋,明太魚,骨肉相連,豬脆骨,蘑菇,韭菜,豆皮,小饅頭,金針菇,大蒜,青椒,土豆片,茄子,年糕片,饅頭片早就已經蹤影不見,空有餘香……
我去!這也太牛了吧?
這時候作為當事人的粱老和小李白忽然停下了進食,麵麵相覷。
我好奇心倒是被勾起來了,難道這麼快就吃飽了?看起來不像啊?
隻聽粱老喃喃自語道:“有些不對勁……”
小李白也跟著喃喃自語道:“好像缺點什麼……”
然後兩個人忽然同時眼睛一亮,異口同聲的說道:“缺酒!有肉豈可無酒!老板,快把你們這裏所有的好酒都搬過來!”
我撲通倒地。
有考據指燒烤的英文名稱barbecue這個字(俗稱BBQ)有可能是來自加勒比海。從前法國海盜來到加勒比海,在島上會把整隻宰好的羊從胡須到屁股(de la babe au cul)放在烤架上烤熟後進食,這個食物簡稱barbe-cul(法文cul字末尾的“l”不發聲),演變成bar be cue這個字,更由於cue的和英文字母Q同音,便變成了barbeque,後來更簡寫為BBQ。
由於將肉類烘烤時會產生煙霧,常見的燒烤都是在戶外進行。但不少餐廳也發展出室內燒烤的用餐型式,在亞洲如日本、韓國和台灣等地,稱之為燒肉店,也就是在室內每人座位前有建在桌子當中的燒烤架,放上木炭,架上網架或欄架讓消費者自行將生肉烤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