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宮之戰12(1 / 2)

小李白眨了眨大眼睛,我以為他要鄭重道謝,不料他笑嘻嘻的問道:“林叔叔,那什麼叫做三教九流啊?”

我暈!不過既然孩子有這麼強烈的求知欲,我這個大人一定要滿足他是不是!

三教九流,舊指宗教或學術上的各種流派。也泛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

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古代中國的宗教與各種學術流派,是古代中國對人的地位和職業名稱劃分的等級。在古代白話小說中,往往含有貶義。

三教

三教原指先秦時期三大傳統宗教——儒墨道。

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加之墨教消亡,故三教逐漸改稱儒釋道(釋:佛教)。

九流

所謂的九流,實際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

至於上中下九流之說,則是源於《漢書·藝文誌》。此中將天下學說分為九流十家。

在《漢書·藝文誌》分別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說家。

小說家閑事娛樂,在古時隻有“不學無術”,不具有功名家業,不耕不織的人,才會鑽研。以此為生,往往需要迎合他人,近於阿諛奉承。而古代極為缺乏物質資源,小說家無法服務於社會,故而被認為“不入流”。

之所以以‘流’來形容,實際上是以社會形式比喻為水。無論是山河變換,還是水脈分流,水卻一直遵守自然的規律的同時,依然展現自己的意誌思想。而小說家,卻往往要以迎合讀者為首。

但是,小說家其風格特點,獨樹一幟。三教九流中,諸多大家都有涉獵。作為古時娛人樂己的方法,所以視為“第十家”。

傳說中,鴻鈞老祖一道傳三友,老子與元始天尊創立“闡教”,通天教主自立“截教”,再加上三位人皇統領人間,稱“人道教”,如此為“三教”。

九流,則是指尊卑不同的九種身份。由尊至卑依次是:帝王、文士、官吏、醫卜、僧道、士兵、農民、工匠、商賈。附:商人的身份很低。

漢朝時,規定商人必須入市籍,且不允許穿絲織品的衣服,不允許作官。晉朝時,規定商人必須穿一黑一白兩支鞋,頭上戴的帽子上,要寫清楚自己販賣的商品的名稱,其實是對人的身份的一種侮辱。唐朝明朝時,雖然允許農民可以穿好的衣服,但仍然不允許商人穿絲織品的衣服,並規定不許穿紅色、紫色的衣服。由此可見,商人在九流排行中地位的卑下。

而除此之外,還有“奴、乞、娼、賊”等等,為“不入流”,即最下等。

【出處】: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六:“(梁武)帝問三教九流及漢朝舊事,了如目前。”

聽完後小李白連連點頭,端起酒杯說:“多謝林叔叔教給我這麼多知識,想必林叔叔說了這麼多,也有些口渴了,我們幹一杯吧!”

我狂暈!貌似從來沒聽過用白酒解渴的吧!

不過盛情難卻,我一咬牙一皺眉,豪爽的說道:“好!我們幹一杯!”

小李白眉開眼笑,舉杯一口幹盡,那叫一個輕鬆自如,那叫一個舒爽愜意。

貌似有些用詞不當,各位看官海涵則個!

在酒言酒,雖然舒爽此詞用在其它地方的時候比較多,但是對於好酒之人來說,又何嚐不是正解?

酒中自有顏如玉,酒中自有黃金屋!

袖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這是據傳是八仙之一呂洞賓出場時愛說的話,指自己——法力無邊,那時的仙人都喜歡一甩袖子施法,所以說“袖裏乾坤大”,意思是說我袖子裏可有的講究呢。而“壺中日月長”是說自己無拘無束愛喝酒呀,沒事泡酒壺,表現那種灑脫。

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唐·李白《下途歸石門舊居》

成都附近的雲台山因為道教正一天師張道陵在此修行而出名,張天師命弟子張申為雲台道觀主持。張申就是神仙壺公,他有一把酒壺,隻要念動咒語,壺中會展現日月星辰,藍天大地,亭台樓閣等奇景,更令人驚奇的是他晚上鑽進壺中睡覺。

壺中日月存心近,島外煙霞入夢清。——唐·李中《贈重安寂道者》詩

我被小李白一來二去的敬酒搞得興致勃勃,逸興雲飛,(當然也不排除快要喝多了燥熱的前奏)頻頻舉杯,和小李白喝了個淋漓盡致。

貌似小李白又要酒了……

我迷迷糊糊的想要阻止,卻看到小李白意味深長的眸子,極其神秘的說道:“林叔叔,你就放懷一醉吧,這次喝醉後你會見到你最想見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