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老僧敘舊災(1 / 3)

知客僧前頭領路,我與阿秋二人緊隨其後。

飛來峰,又名靈鷲峰,相傳千年前天竺佛國僧人慧理來臨安,看到此峰驚奇地說:“此乃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因此得其名為飛來峰。

飛來峰與靈隱寺正麵相對。峰上有許多奇幻多變的洞壑,一路上聽知客僧講解洞洞有來曆,每每極富傳奇色彩。還有那飛來峰上的龐岩怪石,如蛟龍,如奔象,如臥虎,如驚猿,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我與阿秋一路走來就有如置身一座石質動物園,發自肺腑的感歎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力。

過了岩峰,知客僧領著我們就入了這山中林子。山林之上也是老樹古藤,盤根錯節;岩骨暴露,峰棱如削。路上知客僧說曾有明人袁道曾對著山林讚道:“湖上諸峰,當以飛來為第一。”好笑的是阿秋聽到知客僧說到這句話當時就一拍腦門哈哈大笑道:“我也這麼覺得。這袁道曾和我想的一樣啊。”聞聽此言,惹的我發笑。我嬉笑著拍了拍阿秋肩膀笑道:“你真是大言不慚,怎麼能和古人相比呢,別在大師麵前丟人了。”

知客僧聽聞聽我如此說道就站定,然後轉身念了句佛號“阿彌陀佛”對我擺擺手說道:“無妨無妨。”然後指著阿秋說:“這位施主率真,所言無過,這古人也曾是今人,今人過後也是古人,無有所差。”說完,知客僧回身繼續前行帶路,沿途見有風景秀麗,名勝古跡依舊是講解一二。

我和阿秋在後麵繼續跟著,阿秋還是那般沿路一邊走一邊欣賞風景,看見風景好的又不懂的地方還要問前頭帶路的知客僧。我在後麵一邊跟著走,一邊琢磨,越想越覺得剛才知客僧所說的很有意思,巧妙非常。

不想這些,繼續往前走。走過蠶叢鳥道,路轉峰回,這一路走來,越是接近青林洞就有越多的佛像。之後又是拐彎抹角,抹角拐彎我們一行人終於來到了青林洞。

剛走到地方,我們就看見早有一個老態龍鍾的僧人禪坐於洞口。老僧和顏悅色,慈眉善目,閉口不言,閉目坐禪,隻有那雙手不斷的撚著手中佛珠。知客僧來到那老僧坐前雙手合十畢恭畢敬的行禮道:“師伯,弟子已將二位施主領來了。”老僧聽聞也沒睜眼,隻是張口淡淡的說:“有勞師侄了,若是無有其他的事你就先回了寺廟中,別誤了職責。”知客僧道了一聲是轉身就原路走回靈隱寺了。

知客僧一走便隻剩我與阿秋了,看情形這洞口禪坐的老僧便是我們要找的敬行禪師了。隻是這位禪師依舊是閉口不言,閉目坐禪,我和阿秋也不好打擾,隻好就這麼站在那裏。

也不知站了多久,我這心裏越站就越是急躁,隻是礙於不好開口,也就隻能忍著。阿秋雖是道士,可一點也沒有道士的修身養性,沒過多久就忍不住開口對老僧問道:“不知前方坐禪的可是敬行禪師?”

老僧依舊閉目坐禪,閉口不言,當做沒有聽見阿秋的問話。阿秋見狀不答,又急著說了一句:“大師,弟子二人來此乃有急事相求啊,若大師不是敬行禪師還請勞煩替我二人通報。若是,還請大師大開方便之門,金口玉言,替我二人一解燃眉之急。”

這一次老僧總算不在裝作沒聽見了。隻見老僧睜開雙眼,雙手依舊撚著那串佛珠,微微歎了一口氣說道:“唉,貧僧便是你們要找的敬行。”然後停下手中動作,轉頭伸手又指了指阿秋說道:“看你這性子啊,倒真是向你師父學了十成十,絲毫沒有修道之人修身養性的耐性。”

聽到老僧承認自己就是敬行禪師我心下高興,可後麵聽到老僧說阿秋像他師傅時我又不禁好奇,難道這敬行禪師和知道阿秋是誰?認識阿秋的師傅嗎?

我還在想,阿秋卻是用手拍了拍腦門,好奇的開口問道:“誒?敬行禪師知道我嗎?而且還認識我師傅?”敬行禪師看著阿秋像是想到了什麼事一般,嘴角微微翹起,語氣也不再似剛才那般平淡,麵帶微笑的說道:“你可是葉知秋?你這名字便是我取的,你幼時我還抱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