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往別莊(1 / 2)

似錦此刻在學堂裏上著課,無暇送母親妹妹離開,葉氏攜了錦繡別了老太太就上了馬車,今日葉府也派了葉氏的幾個嫂子仆婦們前來送行,幾番寒暄馬車便在鞭子的驅趕下駛離了程府。

青色的帷幔遮住了車內的情形,隻能從窗欞窺見車內的人兒。馬夫趕著馬車咿咿呀呀地向城外走去,拱橋上漢白玉的石獸被遠遠地留在了身後,錦繡隻覺這一去就像有什麼要改變,再也無法回頭。

去別莊的路彎彎曲,前些日子又下了一場雨,泥濘的很,沒走多遠便陷入了泥潭。許是陷得太深,隨行的侍衛使了好大一會兒勁兒也沒將馬車推動,丫鬟婆子們本是弱女子也去幫忙了。無奈,葉氏隻能喚了繡姐兒隨她下車,地上積水很深,而錦繡的裙擺搖曳多姿地拖得很長,錦繡小心地提了裙擺立在路旁。

葉氏看見了錦繡髒兮兮的繡花鞋,道“快些把裙擺放下,姑娘家的腳是不能露出來的。”繡姐兒的腳很小巧,即使藏在鞋子裏也是玲瓏可愛。

遠處有一隊人馬回城,從他們身邊飛馳而過濺了錦繡一身泥,錦繡聞到了空氣中淡淡的血腥味,不知他們是何人。回頭望了一眼那漸漸淡出視野的身影,那領頭之人衣服不似漢服,馬兒騰空飛奔,那寬大的袖子在空中鼓得像個小燈籠,褲腿紮在馬靴裏。

等了許久,車子也紋絲不動,錦繡無奈,叫了侍衛帶著秋紋去尋城郊的乞丐們。廟裏的人們早就熟悉了秋紋,聽她這麼一說便知是“京城大善人”有所求,恩人有難如何能見死不救。這群穿得破破爛爛的人抄了棍子就往錦繡的放下去,葉氏哪見過這陣仗,以為錦繡得罪了他們,沒想到為首的乞丐向她跪下“恩人,多謝贈藥之恩。今日兄弟們定會助夫人離開。”

葉氏被錦繡拽了拽,示意她不說話,雖然一幫乞丐幫著拉車實在有傷風化,但也別無他法隻得與錦繡掩麵立在一旁,葉氏想要問錦繡為何他們管她叫恩人,錦繡卻也跟著她無辜的搖了搖頭,“娘親還是不要想這些勞什子的事情了,今日能離開便是萬幸了。”

雖說不弄清此事葉氏心有不安,可到底是個婦道人家,不便上前搭話,待到馬車拖出便叫侍衛謝了他們,方才離開。

雖說葉氏不能去問乞丐何故,乞丐們卻能問侍衛夫人所出何家,半月之後京城內便流傳著程三奶奶心善,布恩城郊的話了,隻是這時葉氏已在別院住著了,這些話倒未曾親耳聽到。

別莊的風景極好,正是晚秋,從院子裏便可看見山上的紅楓,一片片血紅的葉子在秋風中微顫,不似夏天層巒疊翠,卻也別添了一股濃濃的愁情。

距程三爺離家已經十一載了,期間連程大爺都曾回家探親四次,而三爺除卻兒女出生外便再沒見過,雖有家書,卻到底不如相見。

葉氏正做著女紅,聽見丫鬟前來稟告,說是程家來人了。正納罕著,不過半月怎的便有程家人來訪了,老太太體弱不便出行,何氏管家無暇來此,這時辰錦哥兒也正在書院,而孫氏,葉氏卻是想都沒想便知她不會來的,那麼來者何人?

喚了一身正式些的衣裳,葉氏便在婆子們的簇擁下去了前堂。

“清荷。”……

這一聲似平地驚起一聲雷,撞擊著葉氏的胸膛,又似一石激起千層浪,喚起了葉氏昔時的記憶。

葉氏撲到了程三爺懷裏“三郎,多年不見,清減了不少。”

程三爺拍了拍葉氏的肩頭,“一切大好,隻是前些日子收到了錦繡的信,便往京城趕了回來,隻是走水路耽擱了些日子,沒想到你們娘倆便住到了別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