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蘇禮和隻需把握機會,在恰當的時間、場合裏,挑選一些虛假的風聲或者真實的證據,分批放出來,就可以控製案件的審理進度。
首先是崔師爺的死。蘇禮和沒有繞彎子,選擇人多的場合,眾目睽睽下直接將好不容易查到的證據交給大理寺。
崔師爺的死因,對外宣稱是病死。蘇禮和呈上的第一份證據,是崔師爺秘密抄錄的藥方。藥方是當地郎中開的,裏麵有一味********。郎中兩個月前已經失蹤,失蹤的前日,有人見到他去過金旭家裏。金旭聲稱是因為家眷身體不適,請他前來診治,對失蹤一事毫不知情。
康釗派人去郎中家裏查訪,沒有找到直接的線索,無法判定跟金銘有關。
接著,蘇禮和借“案情存在疑問”的理由,呈上羅縣富商呂成業一案的卷宗。此案發生在兩年前,案審後判呂成業的妾室華氏謀財害命,對呂成業投毒,並於當年處死華氏。
呂成業早年潦倒,華氏與他青梅竹馬,甚至為他提供行商的本金。他外出經商時,華氏被家中另行許配,呂成業歸來得知後,另娶薑氏為妻。五年後,華氏夫家落魄,呂成業花了一筆錢,換來華氏夫家的休書,八抬大轎將華氏娶進門。不料新婚才兩月便丟了性命。
奇怪的是華氏定罪之後,一名服侍過華氏的丫頭,名喚小翠的,曾到衙門擊鼓,替華氏喊冤。知縣金旭接了狀子,第二日升堂卻不見小翠的身影,當即以藐視公堂的罪名,對小翠下了拘捕文書。沒想到拘來的卻是她的屍體,沒有仵作的鑒定文書,隻有卷宗上簡簡單單幾個字的批注:死因自殺。
康釗看完卷宗,覺得此案審理確實過於草率,便親自來到羅縣,從小翠的死因重新查起。小翠隻是個丫頭,沒什麼身份地位,正常情況下不引人注意。如果她是被謀殺致死,留下線索的可能性最大。
京城中的各勢力隔岸觀火,私下悄悄揣測,一時間議論紛紛。
十三同樣密切關注著案情的進展。根據他的經驗,每逢有重大事件發生,總會有能人異士浮出水麵。他要做的,就是找到這些人,選擇最合適的勢力,為自己和十九重新鋪條後路。
這樁撲朔迷離的案件,成為風雨的前奏。彼時,很多人都預感到,京城又將掀起一番大動靜。但是誰都沒有想到,這場動靜竟然會持續數年。
蘇禮和極其謹慎。他知道朝廷是個危險的漩渦,風頭太過會招來禍事,所有沒有親自出麵。利用卷宗將康釗引到羅縣後,他策劃了一起小小的意外:找人故意把乞丐阿三攆上街頭,衝撞了康釗。這個乞丐阿三,是他花了很長時間才查到的線索。
阿三本來不認識康釗,被訓斥後知道他就是朝廷派來查案的,立即把他帶到城外,一邊使勁磕頭賠罪,一邊懇求他為小翠申冤雪恨。
小翠沒有家人,很小就被賣進呂府為婢,死後也無人替她收屍。她生前心地善良,曾經救過餓暈的阿三。阿三記得她的好,待數日後事情平靜,偷偷將阿翠屍體帶到城外埋了。當年他害怕被人發現,隻敢在附近偷偷留下記號,連墳頭都沒敢留。
時隔兩年,小翠的屍首已經隻剩下白骨,顱骨後的重擊痕跡清晰可見,可以斷定是謀殺致死。
蘇禮和趁機呈上一份手劄。這是崔師爺生前記錄的,藏在床板的夾縫中,隻有薄薄數頁,記載著部分案件的實際現場以及案審情況,其中就包括呂成業中毒身亡一案:華氏受押時懷有一個月的身孕,她初時拒不認罪,受刑後導致小產,頓時絕望,稱要隨夫而去,連認罪書都沒看就簽字畫押。
當年堂審華氏,不少當地人在堂外圍觀,經他們證實,小產一事屬實。而卷宗中對此隻字未提。
事情頓時變得蹊蹺:如果華氏準備謀害呂成業,為何會懷上呂成業的孩子?即使不小心懷上了,也肯定會想方設法打掉,而不是拚命護著孩子、更不會在失去孩子後突然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