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臨近春節(1 / 2)

郭家大郎投效軍中立了大功,要做官老爺的消息迅速在這方圓十裏的鄉間傳播著。窮在鬧市無近鄰,富在深山有遠親。況郭瑾在院子裏打開的那一匣子銀子,可不晃到當時圍觀的一應村民心裏去了。於是乎,這郭家自郭父去世之後,好些年沒閑人踏過的門檻忽然熱鬧了起來。

那當家的男人不好上門探消息的,都使了女人過來,且不說楊村正娘子來了好幾次,還有那好巴結的看熱鬧的長舌的不住過來閑扯幾句,隻說探郭母的病。隻是家裏上下郭母病體方愈,李氏又去了娘家,郭瑾不過一少年,幸得林氏主仆周旋。林黛玉是再不見人的,王氏並雪雁幫著在郭母屋裏照應,隻說是義女家仆從。那些婦人哪裏肯信,隻當托詞,一個孤女投奔來的哪來的仆從。出了門兒就說成了郭家又要起來哩,郭家大郎連仆從都送了來了。

李氏回了娘家,告知消息,一家子俱歡喜得不行。如今臨近年關,也不知兩郎舅何時歸家,是不是趕得上春節。雖郭母讓李氏多住幾日,其母卻說:“你屋裏沒人,病的病,弱的弱,就是林小姐也諸多不便,不如早些回去。”

李氏聽了,深以為然。況李家如今做那作坊買賣,諸事煩亂,人來人往。便是內屋,也不時有那村婦媳婦子進入說話,也不耐煩那等嘈雜。略住了一日,第二日便忙忙回了郭家。

至此便隻一心準備春節諸事,李氏心裏沒了那千斤重擔,又有銀錢在手。去了幾次鎮裏,每次都是滿載而歸。這日,李氏拿了過年準備的各色事物給郭母過目。過年一家子的新衣裳,待客的茶果,要放的鞭炮等等,琳琳琅琅擺了一屋子。黛玉正坐在炕上跟大病初愈的郭母閑話,便打趣兒:“瞧著嫂子竟是要把鋪子搬回來,我瞧著咱家不如自己置個馬車,以後出入倒也便宜。”

李氏笑道:“我倒是想,隻是也沒那趕車的車夫。”

郭母歎道:“當初我才嫁進郭家的時候,還在城裏。郭家那時也還好,過年哪裏是這樣的東西能打發的,便是這待客的茶果也要青林的鬆茶,白山的酥餅,慶豐鋪子的瓜子兒,才擺的出來。玉姐兒更是不用說了,怕也是第一次過這樣的年。”

“這些東西不過外物,我瞧著跟誰過年才是正經呢,若一家子跟烏雞眼兒似的哪怕山珍海味的也是食不知味的,哪有咱一家子和和氣氣的,這才有年味兒呢。”黛玉抿嘴兒笑道,毫不在意如今的粗茶淡飯的鄉野生活,倒是比在賈府時養得更好些,哪裏還是病西施模樣。

“可不就這樣呢!”王嬤嬤原站在門口幫李氏搬東西,聽這話怕姑娘傷懷,忙上前湊趣兒:“我瞧著現在就很好,吃喝不愁,等府上大少爺回來了,帶了官兒帽回來,郭大奶奶可不也是個封君了,隻怕以後還有高樂的。”

一屋子俱笑了,可不是,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黛玉忽想起一事,說道:“嫂子也歇一歇,做炕上喝口茶,我有要緊的話兒想說。”又扭頭示意雪雁上茶。

李氏不知何事,依言放下手裏的活計,坐到炕上。接過雪雁遞過來的茶,道聲有勞,才問:“何事勞玉妹妹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