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不是奸商(1 / 2)

寧懷瑾醒過來後,柳韶姑便在屋內與她說著話。

阿弗便坐在院子的地上,腿間放著一本故事書一本遊記。眸光卻時不時地凝視著地上那迎風招展的彼岸花的蔓草。像每個看書不認真反而被外邊的有趣的東西吸引過去的小孩子一樣,此刻的她若不論心態的話,儼然還是孩子無疑。

伸出手去摸了摸,它們卻像含羞草那般羞澀地躲開了,將自己的身子也裹了回去縮成一團。阿弗撇撇嘴,“真當自己是小姑娘啊,猶抱琵琶半遮麵的。”隨即收回了手,眼睛直直地望著屋子內談話的兩人。

柳韶姑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她的仇也隻能是她自己去解決。自己也沒有閑情逸致去幫人處理仇人這個愛好,仇人這些的還是自己動起手來殺得過癮。不然自己當初就不會明知柳韶姑對廖鵬懷有恨意,卻還偏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去看她鬧。不過自己也不介意看不順眼了上去踩兩腳。

不說別人了,她自己的仇人不也還沒解決呢,隻可惜她的仇人估計已經死了吧?

阿弗想想就莫名地可笑,讓自己死的是他們,讓自己活的也是他們。讓她活了,而他們卻把自己給熬死了,這下子就是讓她也不知道是該恨他們還是該感謝他們。

以後若是見到他們了是不是該說一句“謝謝當年手下沒留情”,“謝謝事後還能想著她”,嗬嗬,謝謝,還真說不出來。

但是,這樁事情牽涉出來的金錠,如今卻還始終是一個未解之謎。

阿弗摸了摸藏在袖口中的那一枚金錠,金錠底清晰地印著的年號,“崇平七年”。

自從從柳韶姑腹中取出來之後,便一直將它給藏在身上。

這金錠也是非足金的,這個時候的冶金業並不發達,沒有任何技術開掘,發現的金子礦藏量也少,就算是朝廷製的所謂的金錠,最多的金含量也就是四成在裏麵,大多數都是銀、錫或者其他金屬。

所以柳韶姑吞金才會死亡,若是足金,那便是無毒的,可她那死時的麵容,卻是中毒的症狀。

難道這金錠是底下的人私自造的,因為什麼原因才流了出來,不然怎麼會有人在背地裏想要將金子給收回去。

可是,若是自己的猜測屬實,私造的金子又怎麼會被官府拿出來犒賞給百姓,不怕被人看出來是假的嗎?這樣朝廷怎麼可能會不知情?

發出去卻再次收了回來,是背後之人心生後悔,還是當時不小心將金錠流了出去,或許是有人當了內應,就在官府內部......肯定是發生了什麼也令他們也無法掌控的因素,以至於讓他們也亂了手腳,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死掉吧,拿到金錠的人,往後恐怕也不會安生。

那徐海呢,他難道就是一個特例了?

那“崇平七年”這個字眼又代表了什麼,那一年間,發生過什麼事嗎?

阿弗翻開了放在腿邊的故事書,作者是一個民間普通的知識分子,在多次科舉落第之後成了一名憤青,書中作者將當時發生那個年代的一些事情用故事化的手法生動有趣地敘述了出來,並映射到朝廷上,借此暗戳戳地諷刺朝廷的一些舉措,可或許是因為作者沒有人氣,這書也沒幾個願意看。

阿弗碰巧在書店裏淘到,裏麵粗略地隱喻了當今聖上魏帝在位時各年發生的事情,既包括朝廷,也涵蓋民間,其間“崇平七年”確實是一個風雲飄搖的時代,內憂外患,天災人禍齊齊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