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楊衝鋒到平通市二十天,市政府的第一副市長才到來,此前,楊衝鋒也沒有到省裏問過這些事。市裏人心不穩,自然要盡量少關心人事上的事,免得省裏或市委書記韓東偉心裏有什麼想法,還以為自己把手伸得長,急於要參與人事上的工作。
市委書記抓人事,但也不是將所有人事權都能夠攬住不放。蛋糕太大,一個人是不可能全吃下去。明智的人會將這些權放出一部分,來將周圍的人拉到自己身邊,自己躲在後麵操控著就成。市長手裏雖沒有人事權,但具體情況下,對人事調整卻有著一定的話語權,畢竟是在也是市委副書記之一。書記辦公會和常委會裏都有重要的發言權,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票之一。
楊衝鋒不涉及人事,也就是怕書記多想,從而使得平通市班子裏一開始就埋下不和諧的音符來。一貫主張低調,到平通市來也沒有就囂張起來的必要,而江北省對從京城空降下來的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是不是就認同並支持,都還有待時間來確定。
平通市千頭萬緒,已經走到最低穀,此時雖說人心紛亂但也都是不想再亂下去。畢竟再亂下去,不僅僅是省裏會打板子,各自的利益也會受到更大的損害。基於這樣的前提,楊衝鋒到平通市這半個月來,市裏的工作也就徐徐地開展起來。
新到的副市長來得很突然,之前一直沒有音訊,突然間卻走進楊衝鋒的辦公室裏。
誰都沒有想到,第一副市長是從鄰省派過來。也就是平通市的大江上遊所在的正興市裏調來的,其實,正興市也是劃定在大江流域經濟圈的範圍裏。之前平通市與正興市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都想要對經濟圈進行主導。但正興市沒有平通市的地理位置要好,加上平通市望江縣的釩礦,給平通市爭取經濟圈的主導權,增加了重要砝碼。
將正興市的一位副市長調任過來,應該是上麵平衡的結果,要不然也不會為一個副市長而遲遲不決。江北省雖說是平通市的上級,但在人事上平通市又作為大江流域經濟圈的核心,受到的關注更多,也不是江北省就能夠控製的。其他省也會爭取各自的利益,京城更會直接幹預市裏主要領導的安排和經濟圈發展的大方向。
第一副市長劉振中的到來,是陳雨蘇給通報的。陳雨蘇敲門進辦公室裏說“市長,副市長劉振中副市長前來報到,在外間等呢。”
楊衝鋒兩天前也就知道了新副市長的大致情況,還以為江北省會派組織部的人一起過來上任,沒有想他卻提前一天到市裏來了。劉振中之前就參與過大江流域經濟圈的建設工作,雖說沒有到平通市經濟圈核心來,但他在正興市卻是主抓經濟圈的建設工作。也就是說,對於大江流域經濟圈的建設,劉振中是有分量不小的發言權的。
上麵平衡之後,將劉振中派來作為第一副市長,用意也比較明顯。就算劉振中不能夠把握經濟圈的建設方向,但總能夠參言,表麵上也算一種穩重的安排吧。楊衝鋒最初聽到這消息時,印象卻是上麵要平衡江北省與上遊省的關係,要對大江流域經濟圈建設過程中進行利益再次分配。
這些印象是不能帶入工作的,新的副市長到來也要看他對工作的情況,楊衝鋒不想單純從陣營派別來判斷一個人,斷定一個人的工作。
“快請。”楊衝鋒語速很快,也表露出他的熱情。陳雨蘇沒有關門,在外麵的劉振中自然聽出來。陳雨蘇退到辦公室外說“劉市長,請。”
劉振中臉膛方正,身板也很不錯,很有精神的樣子。雖已經有五十歲了,但單從外貌看說四十大幾也看不出差別來。主要是平時人看著開朗,遇事處事也都笑口常開類型的,就像沒有什麼心機似的。這和很多的領導不同,總將臉陰森森地扳著就怕沒有威嚴一樣。
楊衝鋒見劉振中的第一印象是這人當真心不藏事,但旋即想到在體製裏沒有心機的人也不可能走到他這副廳級的位子上。在國內主要的官場土壤裏長成的領導,就算從副科級算起,個個都能夠算得上是人精,都是精於算計權衡之事。
在劉振中已近辦公室的那一瞬間,楊衝鋒就站起來從辦公桌後往外走,兩人步速都不小。也就各人走出三步便碰上了。“市長,您好,您好。我是劉振中,今天來報到。”劉振中搶先說話,語調爽朗而快,顯示著熱情。
“振中市長,到來就好,歡迎歡迎。”楊衝鋒說,兩人握手,抖著都顯示出那種氣質來。
“來之前,就聽省裏的領導介紹,市長在經濟建設上是一把好手,之前還以為您沒有五十也該有四十了。哪知見麵卻是這般年輕啊,讓我就更加佩服了。年輕有為,這四個字在市長您身上得到最好的詮釋啊。”
“振中市長,說到工作,今後還要請您來主導啊。大江流域經濟圈建設工作,您可是真正的內行,大致方針是省裏市裏定下來的,具體工作的落實,振中市長要多挑擔子啊。我現在是焦頭爛額,正天天盼著振中市長到來。”
“市長,工作和學問一樣,都是達者為先。在經濟建設工作中,我是來向您學習的,您肯不肯收我這學生?就算學習成績不中,態度肯定是好的,絕不會做雙差生。”兩人說著,手卻沒有分開,第一次見麵很有些學問的,既要將雙方的從屬關係明確,將態度表露出來,又要將自己的長處展示出來,免得第一次見麵就被否定掉。
對劉振中說來,他到平通市來也是很難的。先不說江北省對他會有什麼樣的看法,分明是代表上遊省到平通市來爭取利益的,江北省沒有可能將他一視同仁。而平通市裏,更多的人都在之前的經濟圈建設中受挫,他卻在經濟圈建設裏受到提拔使用,無疑在更多人的心中會將他劃到陣營之外。而新書記、新市長等領導們對他的到來會是什麼樣的態度?由於是從上遊省到來的,肯定在利益上要為上遊省爭一爭,勢必會對平通市準備的決策上有所影響。至少,兩位新領導對自己也不會太歡迎的。
所以,劉振中寧可低調地先進到市政府來見一見自己的直接上司,先表明自己的立場。
第一副市長也是市委常委成員之一,在常委裏隻是比市委秘書長的排位高一名,但畢竟是市委常委成員,在常委會裏有著發言權和手裏握著一票,這一票肯定也是書記或市長等要爭取的。至於今後會怎麼樣,劉振中還不能做出決定,但今後在市政府裏工作,自己所掌握的工作將是那些,確實會受到市長的掌控的。
“振中市長,要說學習那是我該向您、向市裏有經驗的領導、幹部學習啊。請放心,我的學習態度會很誠懇的。”
“市長謙虛呢,謙虛了。”劉振中說。
“振中市長,來了就好來了就好。坐下再說吧。”楊衝鋒見劉振中是一個熱情飛揚的人,此時卻對自己手中的位子很明顯地表露出尊敬,也就把年輕的一麵露出來。年輕人急切些,對處理事情偶爾有些適當也是很正常的,不想讓劉振中一見自己就將自己的判斷搞得很精準,對自己今後的工作開展未必就有利。
坐到沙發上,楊衝鋒就問起劉振中路途的情況,很歡迎總得要關懷下具體的事。劉振中說“市長,我是提前來報名入學啊。與江北省省委組織部約定明天見麵,他們派人過來,才算是正式上班,我從上遊省過來就不在趕去省裏,直接找來。”劉振中解釋了些情況,這樣倒是符合劉振中從外表看的性格。對於那些小節上的事情,對於爽朗而明快的人說來都是可以忽略的。
楊衝鋒自然不會對這樣的事說什麼,說“振中市長,來了就安心,等明天省領導到後,再將市裏的工作較到你手裏,肩上的擔子可不輕。”
“應該的應該的,感謝市裏的信任。還是那句話,能力不說,態度肯定是端正的,市長今後可不能夠藏私不教啊。”說著就先笑起來,也不知道是對楊衝鋒一見麵就將不輕的擔子交給他,還是為自己的說法而笑。
“生活上有秘書長李飛勇安排,有什麼不到之處盡管找他就是。”楊衝鋒說著將電話拿出來,撥打李飛勇,要他去將劉振中的生活安排好。
“謝謝,市長。飛勇秘書長之前就認識的,人很熱情,工作能力很強。”劉振中看得出楊衝鋒對李飛勇的好感。
李飛勇很快就出現,楊衝鋒交待了些事情,也就卻安排劉振中的事情。
兩人在辦公室裏又談一陣,此時也不是就談工作的時候,隻是更多的話題放在平通市的風土人情上。
市政府的領導班子算是配齊了,對全市裏的工作分工,也就急於進行,才能讓所有工作都歸口管理。楊衝鋒的原則上按照他來之前各個位子承擔的工作,依舊歸口落實到位,不做大的挪移。在這樣的前提下,從市裏到下麵縣市,政府這一係也就沒有多大變化。涉及到望江縣盜礦案的人雖不少,但對於下麵縣裏卻不多。主要就是集中在望江縣和與之接壤的另外兩個縣,其他的人就算接觸,那也是間接參與罷了。
政府一係的人事暫時不動,也表明了楊衝鋒的一個主導思想,那就是要看大家今後的工作情況。今後工作出色,之前的事上麵沒有追究的意思,市政府這一邊也就當著沒有那回事就算過去了,但誰要是想翻出什麼波浪來,自然會將這些翻出來清算。
當然,這樣的主導思想之前和市委書記也進行過溝通,韓東偉自然表示了尊重市政府決策的意思,雙方也都沒有說透,留著餘地要看今後在工作上配合的情況。韓東偉目前對平通市而言,已經有種運用自如,運籌帷幄的感覺。對楊衝鋒這位年輕至極的市長,就有著很多的優越感,對楊衝鋒的態度也還是比較滿意的。
市政府對工作的分工,也還是要做一些調整。林佳倫時,將大江流域經濟區建設工作一手全攬在手裏,不肯分一些出去,導致有阻力時,也就很少有人站出來與他分擔。上麵將劉振中派來,意圖也很明顯,那就是要將經濟圈建設工作摻和到裏麵去,今後的利益才能夠沾到。對楊衝鋒說來,利益分配都不是他要關心的。
他最關心的是市政府這一塊要緊密地擰成一股繩,有力往一處使,就像幾匹馬拉車一樣,力不往一處使。比如無法將大車拉動,而導致翻車的結果都有可能。
要怎麼將之前攥在林佳倫手裏的權分出去,卻是楊衝鋒頭痛的事。權分出去容易,但要收回來就難了。所以,要怎麼樣分要怎麼樣控製,自己對經濟圈建設的主導權是必須拿在手裏這也不容置疑的事。對具體工作的人,要怎麼樣形成一個構架才會將全麵工作都能夠掌控起來,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能夠選擇的人不多,目前也就是三人:常務副市長張政民、第一副市長劉振中和抓工業的副市長魏誠。讓三人形成鼎足之勢,工作業績上存在競爭,工作關係又是相互依賴與共存的合作關係,這樣一來,每一個都不能夠獨自主導,但又都負責具體工作中的一方麵。再成立一個工作小組,讓三個市長助理來與三方進行工作聯係,彙總到這個大江流域經濟圈建設領導小組來。真正的決策,要得到領導小組認可才成。這樣一個構架出來,具體的工作分散了,卻又沒有超出掌控之外。
楊衝鋒想了兩天,覺得這樣運作下去應該是可行的。遇上大的決策,完全可以召開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來決策,既不會造成大的失誤,又會將最終決策權留在自己手裏。對張政民、劉振中和魏誠三人說來,也是領導小組裏主要決策者之一,在工作上也就有話語權,使得他們在整個經濟圈建設工作裏的分量也都加重了,也就將楊衝鋒這份分權的心思讓他們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