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波動(2 / 3)

京城裏對大江流域建設進程關注的人多了,省裏也就有了壓力,而省派的“52號”標的事故調查小組雖說是由省府名義下派,但各方主要勢力也都參進來。都想在這樣的事件裏找到各自的機會。韓東偉此時也就抬頭起來,對平時裏在會上不點名批市政府的話,這時說得就更透徹一些。在市委裏,將洪義友通知到辦公室裏去,點名要委派市紀委裏工作穩重、組織性強的領導出麵參與配合省小組在平通市的調查工作。這個人選也就是田陽燦。

直接麵對韓東偉的點名要人,洪義友自然無力死抗。

田陽燦之前就想通過靠向韓東偉來擠壓洪義友,當時洪義友雖說是紀委書記,可在工作上一直都低調而退讓,給人的印象就有些和善可欺。田陽燦不甘寂寞,等新任市委書記到任之後就主動配合,彙報工作。韓東偉在平通市裏,對靠向自己的人自然都會有很好的態度,也是站在他的立場所需要的。

之前,為著石誌海之子與陳雨蘇老婆李芳芷之間的衝突,洪義友和田陽燦就較力過一回,對石家做了一定的懲處。田陽燦雖說在這件事上也受到一定的牽連,隱忍著到如今又看到了機會,會做出什麼樣的事來,洪義友也是能夠想得到的。

韓東偉點名要田陽燦出麵,心中有什麼打算很容易看清楚,隻是,洪義友還真不好就拒決了,他自己更不能直接站出來。省裏有調查組到市裏來,市裏進行配合工作也是題中之義,市委要抽調什麼人去,本來完全可以多方進行商討,確定出對市裏最有利的方案來。隻是這一段時間來,韓東偉一直處在低潮之中,找到這樣的機會哪還會不大加利用?

洪義友從韓東偉的辦公室出來,手捏著手機後,才想到自己在這裏就打電話給人看到又會說出難聽的話。忍住回到辦公室裏,才給楊衝鋒撥打電話去,也沒有直接說韓東偉怎麼樣,隻是說市委要調紀委裏的副書記田陽燦配合省裏調查組進行工作,其他的話倒是沒有多說。

楊衝鋒聽到洪義友所說的事,對田陽燦是怎麼樣的人心裏也明白,說“洪書記,既然是市委的決定,我個人表示同意。”洪義友從工作的角度來提及這事,楊衝鋒也以工作中的口氣來回應,表示已經知道這件事了。

對楊衝鋒這個年輕人,洪義友隻有用完全相信來表達自己心裏的感受,自從省裏那邊給出引導後,到目前為止對大江流域經濟圈的工作也算有了密切的關注。市政府那邊一步步地向最終的規劃目標進發著,但來自四方的幹擾、利益的訴求,洪義友也是能夠分辨的,也基於此才覺得這樣的市長更是難得。

他自然會在自己的崗位上進行堅守著,要做什麼樣的份內事,心裏也是明白。當下給省裏也做了工作彙報,把市裏在塌方一事故裏親身經曆情況進行彙報。

韓東偉對省裏到來的調查小組很熱情,親自到市外迎接,表示市裏對省裏決議的支持和理解,對調查小組工作中極力配合的態度。當晚親自招待小組成員,並將田陽燦等人留給調查小組,作為市裏配合省裏行動的人員。

楊衝鋒等市政府這邊的領導,作為“52號”標的事件的另一方,自然不好多做什麼表示。張政民頓時就感覺到巨大的壓力,這些壓力主要是他所一個孤立無援的人,更怕楊衝鋒將這一事件的責任推在他頭上,省裏要進行追責或進行處理,主要責任人自然會落到他的頭上,到時候還會有誰肯幫他說一句話?

對李大嘴公司在施工過程中不聽警告,沒有完善的安全措施進行處罰,從諸多角度看,人們都會認為是一個不涉重點的問題。更相信市政府目的是要排擠李大嘴等這樣的,由韓東偉或不屬於市政府這邊主導下引進來的商家。作為政治鬥爭的一種手段,那就是大家很好理解的事。當然,市裏、省裏、直牽涉到京城裏,都在看著這一場好戲,要看看平通市市政府怎麼來收拾這殘局。

韓東偉更是心癢,有些坐不住的感覺,隻是礙於自己是市委書記,對市政府那邊要是有什麼過錯來,他也不能夠直接表示什麼幸災樂禍。

對省裏的意思,韓東偉自認為理解得很透,知道也是借此機會要對市政府那邊進行壓製。江北省裏不可能出現省裏都無法控製的權力真空來。在電話裏,也曾試探過李衛國的口氣,李衛國沒有明確的表示,但這也就是一種表示了。

楊衝鋒還是一如既往地在市政府裏上班,對省派調查小組的事根本就不在意,也沒有多去議論,和李飛勇、劉振中等人也都沒有提及。就像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事一般。劉振中幾次在辦公室裏談到“52號”標的停工情況,楊衝鋒也都隻是要市裏相關部門對對方下通知,催促對方施工和在施工中進行技術改造,完善安全保障。都沒有提到調查小組要怎麼樣應對,劉振中雖說也堅信楊衝鋒這個市長會有自己的辦法,可眼看著事態的發展,特別是在田陽燦等人的引導下,調查小組進行的調查明顯出現不同的側重麵,對市政府這邊越來越不利了。

劉振中將李飛勇約一起到市長辦公室裏去,要將這事討論一下,至少要明確市長心裏是怎麼打算的,他們在下麵做事才更有分寸。兩人進辦公室後,劉振中才提到,將意思還沒有說清楚,楊衝鋒就止住他的話,說“老劉,你是不是也覺得我們市政府作出的決定有問題?要不是心裏發虛,就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為外因擾亂了我們工作的進程。這一點,更要記住。”

“市長……”這些道理劉振中自然知道,但實際上市政府已經出在風口浪尖,省裏和市委那邊最直接的壓力,可能會導致張政民無法抵住,到時市政府該做何選擇?當然,要是在其他地方,這樣的事或許就不會發生,誰肯為工作上的事來與省裏頂牛?省裏雖沒有給出明確的結論,在體製裏像這種情況大家心裏都明鏡似的,哪用誰來點穿?劉振中也不好將裏麵的東西都說出來。

“還有什麼問題嗎?”楊衝鋒說著就笑起來,“天不會塌下來,我們該幹什麼就幹什麼。”

“市長,那我們也忙工作去了。”李飛勇先站起來,劉振中也跟著離開。等兩人走後,楊衝鋒臉色才沉下來,對李大嘴那邊本來也不怎麼放在心上,卻沒有料到會鬧出不小的動靜來。追其緣由,還是在於從京城到省裏到市裏都眼饞著大江流域裏的巨大利益,他們是不願見到在市政府這邊主導下,沒有沿著他們預料的軌跡發展。

用電話與肖成俊聯係,兩人在電話裏說了沒幾句話,肖成俊說,“衝鋒,京城這邊都準備妥當,你放心吧。”

“那就好,也不用急的。”楊衝鋒說著將電話放下,轉身看著側牆上掛著的一副全國地圖,這估計是市長辦公室裏很另類的裝飾了,但楊衝鋒卻喜歡在閑暇或思考問題時,都盯著地圖看,感覺更能夠將自己的思路變得清晰,格局也會更廣闊些。

比較尷尬的一個人,就是曹歡。他之前從省城回平通市見了楊衝鋒之後,李大嘴也就回到京城。一開始曹歡還不怎麼在意,但隨即從京城那邊傳來的信息,就讓他感覺到很不對頭了。楊衝鋒會不會將李大嘴在京城裏所作的事,也記在他頭上?這時也不好出來做什麼解釋。曹歡雖隻是得知李大嘴與“四小惡”混在一起後,也就離開平通市,回京城裏去。

但回到京城後,那邊已經亂了起來,此時就更加難以辯解了。不想與李大嘴參合在一起,可也沒有跟楊衝鋒主動聯係,自己什麼都沒有去做,也是曹歡能夠選擇的立場了。過了幾天,曹歡得知江北省委派施工事故調查小組進駐平通市,也就住進京城一家醫院裏。

惹不起,總能夠躲得起的。

李大嘴在京城裏玩得越來越開心,雖說人在京城裏,但基本上和平通市的事,他都很清楚。不僅有他留在平通市裏的工地總管,會將市政府裏的一切都跟他通報,一起到平通市裏的那一行人裏,也有和李大嘴關係比較鐵的,在達信小區裏每天與韓東偉見麵,能夠更多地將省裏和市裏的情況,傳到京城裏去。

得知省裏和市裏的態度後,李大嘴也感覺到就這樣還不夠,要再加一把火。隻是這一把火要怎麼樣才能燒到點子上?留在平通市裏給李大嘴傳信息的那個人,叫騰雲,也投標了一個工程項目,目前施工還算不錯。平時也不怎麼露臉的人,李大嘴覺得讓他來做這一件事比較好。

當即要他的還留在平通市的老總將一些資料轉送騰雲,騰雲隨即以舉報信的形式,往市裏和省裏投遞,也交給調查小組一份。這些資料也都是精心策劃了的,用來混淆視聽完全能夠起到這作用,目的就是要針對市政府。舉報信的人不會直接針對楊衝鋒本人,而是針對張政民和下麵的工作人員,說他們在工作中吃喝卡拿。

騰雲能夠和李大嘴交好,自然也是近似的一類人,做這種勾當很在行,一天之內,那些舉報信也就到了相應的人手裏。至於起不起作用,起多少作用,都在於省裏的意圖。

田陽燦也拿到這樣一份舉報材料,有心想找市政府這邊的麻煩,但卻沒有這樣大的膽氣。拿著材料走進韓東偉書記的辦公室裏,用彙報工作為借口,實際就是要探一探韓東偉的決心。沒有市委書記在背後直接支持,他就算能夠抵製住洪義友,也無法抵製市政府那邊的反擊。將材料呈給韓東偉看,田陽燦也知道書記手裏肯定也會有著同樣的舉報信,隻是不能夠點出來,自己呈給書記看,也就是向書記請示了。

就算不為施工方所承諾的利益,田陽燦也要將這事盡可能推動,能夠將洪義友卷入其中自然是更好,對市政府那邊一直都想將之前吃的那虧要找機會報一箭之仇。有市委書記的招牌,就算在具體執行中偏離一些,市委書記還能夠申言不是他的意思?

韓東偉先將田陽燦推出去,目的就是想借他來達到目的的,現在田陽燦拿著舉報信來問計,韓東偉自然不會做這直接得罪人的事。說到田陽燦已經在配合省調查小組在市裏工作,一切行動自然要聽省裏的意思,將田陽燦輕輕地推回去。

不過田陽燦從市委書記辦公室裏出來後,隨即就找招投標中心裏,主抓平通市建設工作的幹部進行談話。

張政民也給省裏調查小組的人找去談話。

楊衝鋒對方是在市裏的事,還是像沒事一般,兩三天來市政府依然平靜如常。

李大嘴在京城裏得知這些情況後,覺得舉報信這把火還不足,“四小惡”中的水刺就提到了網絡,花點小錢,就能夠將平通市裏的事掀得熱火超天,看平通市政府還怎麼樣坐得住。今後就算要解釋,誰會相信市政府所說的話?

李大嘴當即就說,怎麼不早想到這一招?

一天之內,對平通市市政府的不同版本攻擊,以知情者身份發出帖子、視頻等就出現在主要的幾大網站裏轉貼,成為點擊的熱點。

楊衝鋒也在最快時間裏得知網上的情況。

幾大網站出現了對市政府攻擊性貼子,所說的與事實完全不符合,但不了解真相的人們看了後,就感覺到平通市市政府腐 敗糜爛到了極點。跟帖、轉貼與評論都異常激烈措辭尖銳,陳雨蘇最先得知情況,給楊衝鋒彙報。這樣的貼子對大江流域經濟圈建設的影響是極為惡劣的,但又很難查出來是誰在操作。市政府就算站出來澄清事實,網民們也不會相信,對於當前社會說來,沒有幾個人肯相信政府是無辜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