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市能不能複製北省建奉市的模式進行兩市共建,是不少人都在拭目而待的。江市所出地理位置更偏遠落後些,也可以理解成為有著更大的挖掘潛力和廣闊的市場。當然,這樣的市場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被人看好,是不是能夠發展起來,那還要看今後得怎麼樣來進行扶植。將市場培養與扶植起來,就是一個更為值得研究的東西。而作為企業的發展前景,與市場的情況卻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有良好的市場才會有企業的真正發展。
類似江市的情況,在國內還有太多的地區有著類同之處,對楊衝鋒和劉振中的江市之行,所代表的意義就不單單是江市本身。其他不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也都在等著有這樣的機會,尋求發展。楊衝鋒等人出發之前,也就對平通市和建奉市之間的兩市共建進行了總結,雖說還沒有總結出什麼理論的東西,共建的框架與模式,卻是有了。雙方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上進行經濟建設的合作,謀求經濟的共同發展。大江流域經濟圈會對共建的地市進行傾向性的扶植,建立當地企業生產,當然,這一切也是為著大江流域經濟圈裏的一些企業謀求向外發展與擴張之路。在利益上,隻要能夠達成一定的協議,今後的共建就會在這樣的協議框架裏進行經濟方麵的合作。
在國內,經濟合作必然牽涉到政治上的利益,這也是楊衝鋒所要謀求的東西。有了第一個共建關係的建奉市,也就有了梅高寒進入北省省委,同時也就給楊衝鋒在黃家陣營裏多了一分力量。此次到江市,也是之前就答應了林佳倫的,或說是林佳倫爭取而得到的。林佳倫主動和楊衝鋒合作,同樣會在黃家陣營裏得到為數不少的人對他的認同與支持,對楊衝鋒說來就可以縮短不少奮鬥的時間,也使得黃家陣營在各地進行開花結果,蔓延擴展。
要想走向黃家第三代旗手位置,不僅要在陣營裏被認可,還得有自己的實力,有了支持和實力,縱使不被人承認也會有話語權,最終也會走到核心的。反之,自己沒有實力,就算黃家將他推放到核心位置,最終也會給排除出來。這種權力的生存競爭,比之任何一種競爭都會現實而殘酷。楊衝鋒對這些已經有了足夠的理解,如今也就在為自己一步步地進行規劃,一步步堅實地往既定的目標而去。
車到江市,劉振中的精神還不錯,對平通市裏張政民的離心離德雖說梗在心裏不舒服,可離開了平通市後,就感覺到心神更加輕鬆而舒暢一些。他負責大江流域經濟圈與外地的兩市共建工作,這一次到江市來,也是他第一次對異地進行考察。來之前,很多情況也都先預設先進行討論要怎麼樣應對的。
好在楊衝鋒對江市的權利構架有所了解,而扶植的目標劉振中也是知道的,選擇江市的根本原因就是上次林佳倫到平通市來見楊衝鋒。這一點,劉振中心知肚明,要完全從經濟發展的需要來說,江市的情況不會放在這樣靠前的,至少應該排在第二批次。國內的經濟上更側重在政治裏,劉振中也覺得選擇林佳倫選擇江市對平通市的人說來,也是一種情感的表現。除開楊衝鋒和林佳倫的其他關係,林佳倫是大江流域經濟圈建設的第一個人,這邊建設起來後,對林佳倫進行回饋那是完全應該的。
說話一直都是大嗓門,顯得格外地豪氣,也顯得心胸的寬廣。不過,在楊衝鋒麵前,劉振中就顯得隨意,這種隨意是外人所不能夠形成的默契。在楊衝鋒身邊配合工作,感覺到自己不論在哪一方麵,都覺得到了一個完全全新的境況裏,完全是一個自己能夠進步和每天都有收獲的環境。跟在這樣的領導身邊,不但是工作能夠做好,人的精神麵貌,也會每天都在提高。
體製裏的工作本來應該恍恍惚惚地才是常態,一杯茶一張報紙就是一天,或遇事盡量回避推搪,避免給自己卷進去以求平安自保,來熬日子熬資曆,自然就會慢慢地按序進步的。但大江流域裏卻是一種全新的感受,每個人的工作都會有定論,都會有明確的職權職責,每個人也都會經受考績檢查並定出等次,謹慎今後升級或進步的主要依據。對劉振中說來,到大江流域裏來也是想找機會的,麵對新的評價機製,這些機製的形成與決策,他也是參與的,這些事件來進行全市落實,大家認同之後,不僅感覺到其他的人在工作上的進步與改變,而他自己也覺得總處於一種新奇的興奮之中。
和楊衝鋒不在一個車上,秘書坐在前排,劉振中不禁想到楊衝鋒將陳雨蘇安排到長嶺縣的做法,是不是另有什麼安排或用意?從目前看來,除了對長嶺縣的信任與磨礪之外,將長嶺縣的現狀得到很好的改善,長嶺縣的建設進度會有極大的提高,假如換一個人去,難道就不會有這種局麵?陳雨蘇去長嶺縣之前,大家對他確實有些擔心,怕他太弱或太猛,都會將長嶺縣那一局麵弄得更糟,誰知道長嶺縣真到那裏之後,對之前在何寧生後麵跟得很緊的人,捏拿得恰到好處,被動的局麵一下子就明朗起來。這也是識人之明啊,對到江市來,也就是的劉振中有更多一些的期待。
第一次來江市,到底還有多遠也不得而知,司機駕駛台上有定位係統,而楊衝鋒的車又在前麵開路,倒是不用有任何擔心。看著車外的情景在慢慢地與江北省的地貌也就不同了,感知著也覺得差不多到江市界內。電話響了,劉振中見是楊衝鋒打來的,忙著接聽,說“市長,是不是快到了?”其實楊衝鋒也未必熟悉,可心裏上卻總給劉振中一種他無所不知的感覺。“快了,再走幾分鍾該進到江市地界了。”
果然轉過一座山,就見前麵有四台車停在路旁。楊衝鋒見到那些車,也估計到是江市的領導們到邊界來接。這一次來江市,之前就做了宣傳的,當然目的也是為多方麵進行造勢。江市那邊有這樣的反應,即表示他們對這一次楊衝鋒過來的隆重,也表示江市的態度。大江流域經濟圈目前雖說還不是名副其實的財神爺,但很多人看來卻是就是經濟發展的代言人了,能夠和大江流域進行兩市共建,也就意味著今後經濟發展的業績必不可少。大江流域經濟圈發展起來,這些與之經濟共建的市也就會在某一方麵發展起來,這幾乎就是一種必然了。
車近了,也就看清楚到來迎接的為首的是江市二號車,也就是說江市市長到邊界來迎候相接。確實比較隆重,不過,從另一種角度說,楊衝鋒是平通市市長,江市市長親自來接也很對等。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楊衝鋒等人比較不是江市的領導,他們出動這樣大的陣仗來,也就很有心了。
金武將車慢慢停下來,很準確地聽到位置上,讓雙方有一個表示熱情的距離。江市市長施竹榮、江市市委副書記林佳倫、常務副市長趙振華、常委副市長、市政府秘書長等人,及一些部門的人也都到來。施竹榮和林佳倫一起走過來迎接,接近楊衝鋒時,林佳倫往後稍退小半步,讓施竹榮先和楊衝鋒握手致意。寒暄兩句,楊衝鋒也就與林佳倫握手,說,“老領導,平通市幾十萬人民托付我向老領導問好,至於感謝和祝福。”
“慚愧慚愧,感謝楊市長。楊市長和振中市長一路上辛苦了。”兩人握手顯得有力,時間也不比施竹榮短,其他人自然能夠看到這一點。趙振華上次陪林佳倫一起到過平通市,也對大江流域經濟圈有了實際的考察學習,這時來迎接楊衝鋒和劉振中等人,也是很有些情感的。到大江流域轉一圈之後,回到江市做了彙報,給省裏也做了彙報,使得江市和省裏對能不能與大江流域進行兩市共建就有了明確的認識,也有了明確的需要性。而後,北省的建奉市與平通市進行兩市共建的宣傳,讓江市這一行動也就更加重視。這些動作中,不僅僅是讓林佳倫在江市裏的處境有所改變,也使得趙振華在市裏的處境得以改變。另外,林佳倫和趙振華的政治利益同盟也因此而建立起來,兩人就在市委書記和市長的陣營之外,形成一個新的陣營。這樣的陣營形成之後,自然是市委書記和市長共同要爭取的對象。
“楊市長,辛苦了。”趙振華握住楊衝鋒的手有些激動,回家時後,雖不能夠從林佳倫口中掏出多少關於楊衝鋒的信息來,但在體製裏能夠混到副廳一級,也是極有領悟力的,自然能夠分析出楊衝鋒的來曆不凡,一般的人不說沒有這樣的大手筆,更不可能占住大江流域經濟圈主導地位上。對這樣的年輕而又有著非凡來曆的人,有這樣的好機會,那會不多加親近?今後能夠巴結上,對自己的進步也就不必多擔心了。趙振華之前在省裏雖說有點人脈,但實力不足,否則也不至於在江市裏會受到書記與市長的夾擊,也不至於在市政府裏不時地受到敲打一下。對於林佳倫,之前趙振華也沒有看好,那次肯雖林佳倫到大江流域去,也隻是看在兩人在江市的弱勢,必然要進行聯合才有可能自保的趨勢才決定的。到平通市裏見到那邊的景象,也見到楊衝鋒和其他人對林佳倫的熱情,回江市後就打聽林佳倫的往事,知道不少事情。
對於趙振華的態度,楊衝鋒也熱情回應。林佳倫在江市今後要站起來,也得要有人支持才是。兩市共建在江市這邊也要選出一個人來做代表,林佳倫的職位是市委副書記,不在經濟建設口子上,那另找一個人自然要找到與林佳倫靠近的人。趙振華無疑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隨即,楊衝鋒與江市其他領導也都握手相見,將雙方的熱情也都表示到位了,楊衝鋒回過頭來再跟江市市長施竹榮表示感謝之意。施竹榮邀請楊衝鋒共車進市裏,楊衝鋒卻推辭了,說很就沒有見到老領導,得聽一聽老領導的教育。這也是人之常情,施竹榮倒是不好多說什麼。楊衝鋒這樣表示之後,也就避免了大江流域這邊的態度,那是會無條件地支持林佳倫,其他人的麵子都不好用。
楊衝鋒上到林佳倫的車上,林佳倫臉上自然燦爛,車門一關,說,“楊少,感謝的話就不說了,我們看今後的行動。”“你看你,說這話俗不俗?”楊衝鋒說,這話對於林佳倫說來自然要表示的,對於立場的事就是大事,特別是在政治立場上就更是如此。楊衝鋒之所以選擇江市,對林佳倫說來就是第二次機會。他目前就算是市委副書記,不能夠抓兩市共建工作,但參與其中是必然的。說不定省裏就會在他的位子問題進行調整,將施竹榮調離也都是可以做到的。或者,調林佳倫到省裏去,出任副省長也不是就不夠資曆。
“俗不俗那要怎麼看,老話說過,親兄弟,明算賬。這是不是也很俗?”林佳倫說著就笑起來,很開心。他的秘書坐在前排,見領導這樣開心,不由地從車的反光鏡要想往後看,可卻沒有好的角度,但也不敢有大的動作,隻得忍著聽領導們說話。
劉振中也被邀請到這邊來坐,他本來想與趙振華坐一坐,但施竹榮沒有邀請到楊衝鋒,再次開口邀請劉振中,趙振華也會做人,也就帶著劉振中到施竹榮車邊,上車去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