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SAO第三.四部!(2 / 3)

沒有一個英雄是可以脫離他人的,我想這就是川原通過ALO這部小說想傳達的主題吧。

三直葉&桐人——埋葬的情感。

當10歲的桐人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之後有著如何感受呢?

在書中桐人提到了距離感這個詞,人與人之間似乎都蒙上了一層麵紗,日常所熟知的彼此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呢?在桐人迷茫之際是否又從網絡這個充滿裏人格的世界中找到了救贖呢?

當直葉得知了哥哥的身世後有著如何感受呢?是歡喜還是茫然?是覺得無所謂,還是覺得內心的某處被微微的觸動了一下?

這個原本不應純在的悲劇,在川原筆下以一種略為荒誕的情景上演:原本因為是哥哥而將內心的情感深埋的直葉在得知哥哥不是親生之後,又萌生的情感的苗芽,為了與桐人有共同語言而進入虛擬的世界中,並為之沉迷。

桐人的醒來讓其看到了感情發展的希望,但在得知了桐人有了所愛的人之後,直葉又將情感默默的收起,說不上祝福,隻是希望所愛的人能夠幸福而犧牲了自己的情感。

在得知和人與桐人,在直葉眼中截然不同的兩個人竟是同一個人,那對桐人的情感又再次被克製,可是真的能忘記麼?所有的可以定義為愛的情感都是內心最深處最微妙最難以觸摸的,隻會漸漸的積累,如若無光便會漸漸地發酵,默默的變質,或不甘,或自暴自棄,或瘋狂。

幾近崩潰的直葉在桐人與其解釋之後仍舊沒有完全釋懷,直到最後直葉仍舊沒有歸屬感,獨自的飛上高空尋找並不存在的自由。愛是枷鎖,愛是束縛,縱使如此又有多少人去抱怨?又有多少人對其抱有恐懼心理唯恐避之不及?

到了最終,哥哥隻能是哥哥,這段簡簡單單的沒有歡呼與淚水的故事,就這樣平平淡淡的落下了帷幕,我們不能說桐人在逃避也不能說直葉不夠勇敢,隻是愛都是自私的,沒有真正的無私的愛,這也許算不上悲劇,但從一開始我們便能知道這結果並不甜美。

讓人覺得可惜的是,大段大段的心理獨白並不能完全的表達出直葉內心的轉變,作者並沒有完美的表露出直葉心情的微妙變化,有時候單刀直入並不能取得極好的效果,但從這部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到川原對於自身想法與情感的表達欲望,也許這部作品並不算成熟,但這其中所包含的情感也許是之後的諸多作品都匱乏的吧。

四ALO

作為一個新的舞台,作者自然要給ALO進行複雜周密的設定,而在這些周密的設定中如何讓故事順理成章的展開是一項挑戰,通讀全文,我們可以發現川原是先設定好了故事情節再去進行ALO的設定,所有的設定都為故事的發展而服務,我想這應該是川原文字的又一個特點吧。

談到ALO除去大段的打怪情節讓人印象最深的自然是西格魯特策劃謀反這個情節了。(說實話我不想寫這段,這段涉及到了網絡遊戲中的一類人,我不是很喜歡換句話說挺討厭這類人的。)不甘做下一等想做第一這樣的心理大家都有,隻不過在現實中因為種種我們將內心的欲望隱藏,而在網絡這個寬廣卻也渺小的世界中,因為彼此互不相知才可以將自己毫不保留的表現出來。有很多情況下我們並不知曉比我們當下所享有的更好的東西,或者不知道如何能取得更高的地位,所以我們才安於現狀,但到了網絡時代,大部分我們所感興趣的信息都是可以輕易得到的,這樣一來,我們就在追求這一條路上有了多餘的選擇,好也不好。好的是通過這些訊息可以讓我們活得更好,不好的是總有那麼幾條路在誘惑著你讓你走上歧途。我在前些日子寫過這麼一段話:……隻有譏諷似的反駁,挑剔的選擇,饑渴與空虛,這一切由自我鋪墊由外界施壓而引發的種種,看上去很複雜,實際上不過是我們自找的罷了。這樣的人失敗了不值得同情,成功了也隻有在歲月將現在變為過去後我們才能從已經風化了的曆史中將其仰望,得不償失。我並不知道朔夜會不會將整件事件的經過公之於眾,但我想在決定的那一刻朔夜也有著一絲的迷惑吧,畢竟在現實中我們已經受到了欺騙,在網絡中為什麼仍舊找不到真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