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早晨,還沒到五點鍾貝茜就端了蠟燭來到我的房間,看到我已經起床,而且差不多梳理完了。在她進來之前半小時,我就已起床。一彎殘月正在下沉,月光從床邊狹窄的窗戶傾瀉進來,我借著月光洗了臉,穿好了衣服,今天我就要離開蓋茨黑德,乘坐早晨6點鍾經過院子門口的馬車。隻有貝茜一個人起來了,她在保育室裏生了火,這會兒正動手給我做早點。孩子們因為要出門而興高采烈,是很少能吃下飯的,我也是如此,貝茜硬逼我吃幾口為我準備的熱牛奶和麵包,但白費了她的時間,隻得用紙包了些餅幹,塞進我兜裏了。隨後她幫我穿上長外衣,戴上寬邊帽,又用披巾把她自己包裹好,我們兩人便離開了保育室,經過裏德太太臥房時,她說:“你想進去同太太說聲再見嗎。”

“算啦,貝茜,昨天晚上你下樓去吃晚飯的時候,她走到我床邊,說是早晨我不必打擾她或表妹們了,她讓我記住,她永遠是我最好的朋友,讓我以後這麼談起她,對我她會感激萬分。”

“你怎麼回答她呢,小姐?”

“我什麼也沒說,隻是用床單蒙住臉,轉過身去對著牆壁。”

“那就是你的不對了,簡小姐。”“我做得很對,貝茜。裏德太太向來不是我的朋友,她是我的敵人。”“簡小姐,別那麼說!”

“再見了,蓋茨黑德!”我經過大廳走出前門時說。“她一個人走嗎?”看門人的妻子問。

“對呀。”“離這兒多遠?”“五十英裏。”

“那麼遠的路程啊!真可怕,裏德太太就讓她自己走卻一點也不擔心?”

馬車就在大門口停了下來,由四匹馬拖著,車上坐滿了乘客。車夫和護車的人大聲催促我快些上車,我的箱子遞了上去自己則從貝茜的脖子上被拉下來帶走,因為我正貼著她脖子親吻呢。

“千萬好好照顧她呀。”當護車人把我提起來放進車裏時,貝茜對他說。

“好啊,好啊!”那人回答。車門關上了,“好啦,”一聲大叫,我們便上路了。就這樣我告別了貝茜和蓋茨黑德,像一顆種子被一陣風似的被卷向陌生的、當時看來遙遠和神秘的地方。

下午,天氣潮濕,霧氣迷蒙。當白晝融入黃昏時,我才開始感到離開蓋茨黑德真的很遠了。我們再也沒有路過城鎮,鄉村的景色也發生了變化,一座座灰色的大山聳立在地平線上。暮色漸濃,車子駛進一個山穀,那裏長著一片黑漆漆的森林。夜幕遮蓋了一切景物之後,我隻能聽見狂風在林中呼嘯。

那聲音好像催眠曲,使我終於倒頭睡著了。不多久,車子突然停了下來,我被驚醒了。馬車的門開著,一個仆人模樣的人站在門邊。借著燈光,我看得清她的麵容和裝束。

“有個叫簡·愛的小姑娘嗎?”她問。我在回答了聲“有”之後便被抱了出去,箱子也被卸了下來,隨後馬車又駛走了。

因為坐的時間太久,我身子都發僵了,馬車的響聲和震動弄得我迷迷糊糊,我定下神來,環顧四周。隻見雨仍在下,風仍在刮,四周一片黑暗。不過我隱約看到麵前有一堵牆,牆上有一扇門,新的向導領我進去,把門關上,隨手上了鎖。這時看得見一間,或者是幾間房子,因為那建築物鋪展得很開,上麵有很多窗子,其中幾扇裏亮著燈。我們踏上一條水沫飛濺的寬闊石子路,後來又進了一扇門。接著仆人帶我穿過一條過道走進了一個生著火的房間,留下我一人就走了。

我站在爐火邊烘著凍僵了的手指。環顧四周,房間裏沒有蠟燭,壁爐中搖曳的火光間或照出了糊過壁紙的牆、地毯、窗簾、閃光的紅木家具。這是一間客廳,雖不及蓋茨黑德客廳寬敞堂皇,卻十分舒服。我正迷惑不解地猜測著牆上一幅畫的用意時,門開了,進來了一個人,手裏提著一盞燈,後麵緊跟著另一個人。

先進門的是個黑頭發,黑眼睛,有著白皙寬大的額頭。高個子女人她半個身子裹在披巾裏,神情嚴肅,身體挺直。

“這孩子年紀這麼小,真不該讓她獨個兒來,”她說著,把蠟燭放在桌子上,細細端詳了我一會,隨後補充道:

“還是快點送她上床吧,她看起來累了。你累嗎?”她把手放在我肩上問道。

“有點累,太太。”

“肯定也餓了。米勒小姐,讓她睡覺時吃些晚飯。你是第一次離開父母來上學嗎,我的小姑娘?”

我向她解釋說我沒有父母。她問我他們去世多久了,還問我有多大了,叫什麼名字,會不會一些讀、寫和縫紉,隨後用食指輕輕碰了碰我臉頰說,但願我是一個好孩子,說完便讓我和米勒小姐一起走。

那位問話的小姐大概29歲,跟我一起走的那位比她略小幾歲,前者的語調、目光和神態給我印象很深,而米勒小姐比較平淡無奇,顯得身心憔悴,但麵色卻還紅潤。她的步態和動作十分匆忙,好像手頭總有做不完的事情。說真的看上去像個助理教師,後來我發現果真如此,她領著我在一個形狀不規則的大樓裏,走過一個又一個房間,穿過一條又一條過道,這些地方都是那麼鴉雀無聲,甚至還有幾分淒涼。後來我聽到嗡嗡的嘈雜的人聲,接著便走進了一個又闊又長的房間,兩頭各擺著兩張大木板桌。每張桌子上點著兩支蠟燭,一群年齡在9歲、10歲到20歲之間的姑娘,圍著桌子坐著。在昏暗的燭光下,我感到人似乎多得數不清,盡管實際上不會超過八十人。她們清一色地穿著式樣古怪的毛料上衣,係著長長的亞麻細布圍裙。現在正是學習時間,她們正在默記第二天的功課,我所聽的嗡嗡之聲,正是她們小聲讀書所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