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春天來了(2 / 3)

當餘易滿心埋怨的時候,權力中心所在的京城其實也並不太平。

西北八府的一場幹旱,最終逼得災民造反,還鬧成了一場涉及八府十州整個建麵道的大災難,叛軍所過之處燒殺搶掠,如蝗蟲過境,引發的饑民如潮水,在整個冬天,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人在饑寒交迫中死去。

要想恢複到以前富碩強大的建南道,最少也得需要十多年的休養生息,整整一代人的努力。

一場天災不良的善後,引發了一場不小的叛亂,這個事後問責應該誰承擔,已經成為了皇帝議事殿上這幾日爭論的焦點。

年輕的皇帝皺著眉頭看著殿下須發皆白大臣們爭得麵紅耳赤,寧王端坐麵無表情。看他的態度,這事是不打算管了?

“都別吵了!災難已成,你們不想辦法善後,在這裏互相扯皮成何體統!”長時間的憋著氣,脹得通紅的臉色表明小皇帝的情緒已經極度不滿。

“臣等該死!”大臣們像是商量好了的一般,齊齊認罪之後全體鴉雀無聲。

寧王平靜無波的臉上露出了輕笑,這件事算是過去了,由皇帝接了話,自然就沒他什麼事了。

這是皇帝與寧王之間常有的較量,但凡棘手的話題、寧王陣營的錯處,往往是誰先開口誰輸,這個道理不單寧王懂,小皇帝也懂。

可年輕氣盛的皇帝往往不是老奸巨滑的寧王的對手,底下陸侍郎等一幹保皇派也唯有歎息。

“誰來告訴朕,撤了西北的關防把蕭家軍打發到建南道是誰的主意?”顯然今天的小皇帝也並非全是熱血上腦,暫時放下追責的問題,又扯上了蕭家軍的事。

這下朝堂之上就更安靜了。就連寧王都沒有料到,事情的結果會完全不由自己的控製。

原本是一箭雙雕的好事,借著西北八府大旱,以叛亂之名除掉蕭家軍,再引西北戎敵入關,造成亂現,逼宮退位大事可成。結果哪裏料到蕭家的那個病秧子不但沒有死在外麵,平息的叛亂,還快速的殺回關邊,阻止了戎敵入關,輕而易舉的粉碎了他的計謀。

機會失去了還可以再來,可這個蕭家病秧子未除,卻是後患無窮。料定會死在外麵的人活著回來,不但一切算盤落空,就連小皇帝的腰杆子都硬起來了,若放在平時,除了說一句‘皇叔決斷得很好’哪裏還敢說多半句?

現在如此咄咄逼人的話題勢必要給出個答案了。

“皇上!蕭家軍乃我朝戰無不勝之師,建南道叛軍勢不可擋,唯有英勇的蕭家軍才能當此大任!”寧王難得的站起了身,轉身向小皇帝施了一禮,才侃侃而談,“臣在此為蕭家軍請功!”

“臣等為蕭家軍請功!”由寧王打頭,殿下一片應和。

小皇帝有苦難言,他想要問責的是調離蕭家軍引戎敵叩關的事,顯然今天是說不下去了。畢竟平叛及時,戎敵也未能入關。

看著小皇帝青一陣,白一陣的小臉,寧王的心情又恢複了愉悅。哼,黃毛小兒拿什麼跟他鬥?最叫他忌憚的是蕭家的蕭揚、是蕭家軍。若是小皇帝的身後沒了這支鐵軍的支撐,他現在虛與委蛇的心思都不會有了。

一想到蕭家的那個蕭揚,寧王就恨得牙癢癢,明明是個見不得人的病秧子,卻讓他三番五次的栽跟頭,派出去的人如泥沉大海,不但沒有殺得了他,甚至連他的消息都傳不回來。

一場無糧草支援的戰事都能讓他給輕鬆的打贏,還有什麼可說的?去的時候入將行就木之人,圍在密不透風的馬車裏,回來還是那輛馬車,依舊不見人,現在更是打著養病的旗號,躲進了寺廟裏,連麵都見不著。

“去年天災人禍,國庫耗費很大,不知戶部今年的賦稅入庫準備得如何了?”蕭國公現在是見不著扳不倒,但對向來親皇的戶部發難還是沒有問題的,剛堵住了小皇帝的嘴,寧王立馬把槍口對準了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