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輕舟已過萬重山(上)(1 / 2)

見了萬載公主府的家臣元素,懲處了內侍省內侍李齕,李曜便又見了主審本案的宰相艾洄。

艾洄本在尚書省與其他宰相共同商議治理流民的方案,聽到皇帝召見,匆匆來到武英殿,其實心裏也有了幾分猜想——陛下見他,當時為了萬載公主的夫君,滎陽侯之子許君敬毆打大臣一案。

艾洄與許君敬的哥哥許塒同朝為官,今朝主審此案,本想著在朝堂之上許會不好相見,許塒的大度與無私出乎艾洄的意外,這位戶部尚書,大燕“最有錢的人”既沒有向他,也沒有向其他主審官打招呼,更沒有用他最多的東西——錢來收買他們。

這讓艾洄及其他主審官更加自如,不受其他因素侵襲,可以基本公正的審案。

三司會審的結果早已經出來,身為主審的宰相艾洄並沒有上報,他也在躊躇,這畢竟是與世族扯上關係了,一邊是百年世家大族,掌管燕國錢財的許家大族,一邊是初入官場,毫無背景的陳、蘇二人,孰輕孰重,傻子都能明白。

也許正是基於這樣懸殊的事實,聰明的戶部尚書許塒才會毫無表示,靜待結果出來吧。

同為世家的主審官艾洄、蕭規、蕭德讓三人,對於這些更是心知肚明,都在等著陛下的最後旨意,方敢呈報

見到艾洄來到,李曜旋即放下奏折,喜上眉梢,連忙其坐下,詢問了幾句議事的內容,便開宗明義,問道:“許君敬一案你們審理的如何?”

艾洄不敢欺瞞,回明道:“臣與禦史中丞蕭規、大理寺卿蕭德讓一同負責審理此案,業已查明案件經過——五月五日,許君敬乘坐馬車出城遊玩,巧遇尚書省度支郎中陳皎然,因素有恩怨,一時失控,與其爭吵,從而失控,變成毆打,尚書省度支司員外郎蘇明回家之時,遇上許氏家奴與度支郎中陳皎然互相推搡,顧念同朝為官的情誼,遂上前阻止,沒成想被蓄險心的惡奴打倒在地,場麵因此變得不可收拾。”

李曜歎氣道:“就這麼點小事,鬧出如此荒唐的局麵,無可挽回的不隻是他們的臉麵,還有朕的臉麵——你們三司會審,商議出的結果如何?”

艾洄處之泰然,道:“按照《大燕律》明文規定,有品階者可用品階相抵,沒有致人死傷的可無罪釋放,革去品階,情節嚴重者,革去品階後,還須支付一定錢財才可消罪。許君敬便屬於後者。”

“如此輕的處罰,怎能禁止這樣的事情不再發生,不止許君敬是朕的臣子,陳皎然和蘇明二人也都是兢兢業業的臣子,朕對他們都很倚重,不忍心誰受委屈。此事得不到好的處理,為朕盡忠的大臣們該如何想——可能都認為我大燕的朝堂是孩子玩樂的場所,國家的忠臣都可以隨意毆打——此風一開,甚是可怕啊。”

“如此結果,是因為給許君敬判定的罪名是沒有管製家奴,從而致使陳、蘇二人重傷,真按這個來判定許君敬的罪,確實有失公允,對陳、蘇二人很不公平——可以將許君敬的罪名變換一下——由沒有管製家奴變成蓄意毆打朝臣,這樣的罪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結果如何?”李曜不緊不慢道。

“蓄意毆打朝臣,並致人重傷者應予以革去品階,永不錄用,並處流刑三千裏的處罰。這樣一來,方可禁止此類事情的發生。”

李曜歎氣道:“如此結果才堪慰人心,才是公正,隻是執行下去罰他一人即可,但吾妹終究洗刷不掉助紂之嫌,願卿等念及朕的薄麵,將她的俸祿削減,不讓其踏出平城一步即可。其餘的事情循舊例即可。”

艾洄點頭道:“陛下聖明,此事本就與公主無關,況且公主已經在宗正寺呆了些許日子,想必已經明白事情的厲害了。說來公主隻是一介女子,哪裏知道許君敬包藏的禍心啊,其不敬朝臣已經由來已久,這一次給他定這個處罰也不算太過。”

“聖人犯罪也要與庶人同罪,何況他一個隻知道富貴的世家子弟,如此教訓他,一點都不為過,也算是為後人立下典範——凡效仿者,有品階者同罪,庶人也不要加重處罰,按照《大燕律》來行事,不能有一絲一厘的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