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風回雲斷雨初晴(1 / 2)

一直在前方奮戰的裴元清等人沒有辜負朝野的厚望,短暫的失利後是一次又一次的勝利,還打出了幾個以少勝多的漂亮仗。

裴元清的優秀品德也在這場大戰中展露——他不僅有著躬冒矢石的勇氣,與將士同甘共苦,還頗為知人善任,在這次大戰中為李曜發現了不少可造之材。裴元清身為主帥,沒有居功自傲,沒有強壓人一頭,在任何時候都能聽進去別人所提出的有益的建議,並且采納,大膽啟用卓越勇敢的新人。

上下同心,完美地向南平人展示了燕人還能再打五百年,就算兩線作戰,國內有叛亂,打你也是眨眼的功夫而已。

李曜收到裴元清和祁然的奏表時,這場大戰已經結束了有些時日——此次南平與燕國的較量,以南平太子承郢主動投降,簽訂城下之盟而告終,這次當祁然步入南平都城昌德時,迎接他的人沒有了倨傲的神色,都是畢恭畢敬的。兩國約定合為一家,世世不得相詐相攻。

祁然非常完美的完成了任務,出了昌德城,揮鞭躍馬奔向已經屬於燕國的赤陽城,心中無限豪邁,也舒了一口氣——仗打完了,他也不用再待在前線了,可以回到富貴繁華的都城了,還能得一套皇帝禦賜的大寧坊的大宅子,自己的理想也要實現了。一切都在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

在裴元清與祁然奏表的字裏行間,李曜似乎看到了兩人的形象躍然紙上——裴元清的字大有進步,看來在戎馬倥傯的間隙,裴元清也有練習寫字啊,仍是一如既往的認真;還有這祁然自信滿滿的語氣,也與以往並無二致。

真好,良將名相都在他大燕的朝堂,都在為他李曜做事。

在裴元清的上奏表中,他並沒有將自己的功績著重提起,有些功績還故意抹去,但是將手底下將士們的浴血奮戰說了個一清二楚,精確到名字、籍貫、從軍幾年、所擅長的等等都記錄在上,李曜一字一字,認真看著,很是能體會到裴元清的拳拳之心。

其中裴元清所列出的有功之人,李曜對霍衡、寒英、石覓、孫曙四人印象最深——攻取雍城、邕城、東鄉、城陽、乘皞、甘泉等六城是霍衡和石覓的功勞,破番丹、吉為、胥柝三國聯軍則是寒英做先鋒,攻取大梁是孫曙的計謀,這四人據裴元清所說都是有膽有識的真豪傑,在奏表中裴元清隻為屬下眾將士求賞,絲毫沒有言及自己。

李曜欣慰地看著裴元清的奏表,提筆寫下回複——

“世人曰:‘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今朕有卿等猶如燕王有樂毅,漢帝有韓信、趙充國,吳有周瑜,隋有賀若弼、韓擒虎,南平不道,屢次侵襲,卿等掃妖氛於牛鬥,江海無波;摧驍騎於龍庭,匈奴遠遁。卿等壯勇,臨陣衝鋒,刀斧在左右,智勇不改,卿等功績,為一時之傑,乃銘之常鼎,豈止書勳竹帛哉!今秋已至,天氣稍冷,卿等宜添加棉衣,稍作休整,再禦大敵,朕在平城,夜不能寐,側耳遠聽牧馬悲鳴,遣使者見塞外草衰,烽火四起,感卿等報國之心,死義之行,朕不甚欣慰,坐鎮都城,靜候佳音,歸來之日,前途似海,不可窺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