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半為憐春半惱春(上)(1 / 2)

與南平一戰後,燕國西麵的威脅減輕了不少——波河正在內訌,有能力,有兵權的人都在爭奪汗位,為了取得燕國的信任與支持,參與爭奪汗位的王們——纜昇、铖罕、汼罕與篤乘的兒子成德,爭前恐後地派人趕到燕國的都城平城,獻上禮物,一是希望燕國能夠幫忙,燕國的騎兵天下聞名,他們都想要爭取到燕國騎兵的襄助,二是拜托燕國不願幫忙的話,也請不要插手,擾亂他們的後方,波河與燕國當鄰居當了許多年,知道燕國的秉性,就是喜歡在別人內亂的時候乘機而入。

李曜分別接見了波河幾位爭奪汗位的王的使者,都很爽快地應承了,也沒有虧待幾位使者,分別饋贈了珍奇寶貝、戰馬,還特意挑選了幾百人交予幾個使者,還好生款待了一番才送他們回國。

有了底的各位使者們回去複了命,各位王們都放了心,專心致誌地內亂。

與此同時,和南平的盟約也已經擬好,李曜派了中書令柳述、尚書仆射艾洄、艾浚、鴻臚寺卿張可敬等人前往池陽與南平太子承郢簽訂盟約,約好兩國互不相詐相攻。

即便南平人很不服氣,這時候也得俯首,柳述等人完成了與南平簽訂盟約的任務後,就一同進了九真城,向駐守在此地的裴元清等人傳達了皇帝李曜的旨意——

相王在皞地的封國正式撤銷,九真城不再作為都城使用,降為州治,從今往後,皞地的政令要和全國一樣,不得更改,原先擁有的鑄錢之權也被收回。封國撤銷以後,皞地與鄰近的幾個州一同被賜予了新的名字——“道”,裴元清被任命為為靈方、隴右、平南三道節度使,成為新的封疆大吏,手底下的將士也按軍功大小委以重任。

原先相王的宮殿、軍隊等都被收歸朝廷所有,官職、台閣、旗幟等也都一一更換,柳述等人能帶走的全部帶回了平城,帶不走的全都留下交予裴元清等處置——按照李曜的意思,相王原來的臣子等全部留在皞地,還願意當官的繼續留任,不願意的也給了錢財,準許他們另謀出路。

裴元清等人領了旨,繼續留守皞地,祁然則跟著柳述等人回到了都城平城——大戰結束,新的大戰即將開始了。他必須趕快回去,搶先占據有利的地形,布置好兵陣,想好禦敵的策略。

在平城一直等待的除了李曜,還有身處後宮的素修——她讓武思遠等人打聽了外麵的消息——燕國剛剛與南平發生了一場大戰,在裴元清的帶領下,這場大戰以燕國大勝告終,這個結果雖然不盡如人意,但素修還是暗自鬆了一口氣——燕國贏了,對楚國是不利的一件事,但還在前方的繁春也不會有事了,她們還會有機會再見麵了。

自從知道了李曜派了幾位宰相,素修整日都翹首以盼繁春的歸來——裴元清立了那麼大的功勳,李曜肯定很高興,對於裴元清的賞賜絕不會少,也不會忍心將功勳卓絕的他留在酷寒不堪的皞地受苦,肯定會馬上將他召回,裴元清回來了,繁春也會回來了。

但素修又一次失望了,在天業元年的十月末,十一月初,中書令柳述等人確實帶回了此次大戰中的功臣,隻不過這個功臣是祁然,並非是素修想的裴元清,更沒有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