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飲了幾口母親親自烹飪的茶,語重心長緩緩說道:“母親家世顯耀,暫時雖然屈居人下,但請母親忍耐一時,不要再與人結下冤仇——母親的性情直爽,向來不會偽裝,依照兒子的看法,母親須得改改了。兒子在宮外,不能經常入宮看視母親,蕭妃入宮次數多,她告訴兒子,近來大明宮中有許多不利於母親的傳言——其中大都是人為編造的流言,不足為信,但不明真相之人恐怕會成為傳播流言的中堅力量,越傳越廣,傳到父親的耳朵裏可就不妙了——
母親在後宮中應當像淑妃那樣,做出與世無爭的模樣,與人為善——蕭妃每每入宮後回府,都會和兒子提起大明宮中的宮人對李淑妃的讚美——”
劉昭儀明顯有些聽得不耐煩了,打斷了兒子李倓的話,冷冷道:“娘在這些人堆裏呆了十幾年,難道不明白你說的道理嗎?你隻要在外將你分內的事情做好就行,不要過於關心其他的事情——想必你適才之語乃是你的好媳婦對你說的吧——蕭妃曾經也對娘說過——她年輕,不知世事,又和你恩恩愛愛的,沒受過委屈,自然不知道世道人心的險惡——在這後宮之中,可不是你裝出一副善良無爭的模樣,就可以躲過別人的中傷——在這裏,和朝堂沒有什麼兩樣,你要麼自身得寵非常,要麼家世顯赫,否則實在很難活得很好——
為娘獲封昭儀,住進中安殿以來,為何要牢牢貼著皇後?不就是想要分一杯羹,獲得一些權力,能有一個落腳之地嗎?不然,就憑你那涼薄的父親,加之一些見風使舵的宮人,母親的名聲隻會比今日難聽——
為娘有一句話,才剛想起,務必要說與你聽——人生在世,隻有善良是活不下去的——你到了楚國舊地,不要光想著行善良之事——你舅舅他們在那裏做的事,雖然大都是錯的,但也有些用處——鎮住了很多人圖謀反叛的心,你必要之時,也要用你舅舅的辦法。”
李倓點頭道:“母親的話,兒子謹記在心,兒子明白母親的一片苦心——母親都是為了兒子好——兒子適才說的話,母親請不要記在心裏,兒子回去就叱責蕭妃,讓她日後不要胡言亂語,惹母親生氣。”
劉昭儀歎了口氣,道:“你回去以後也不要再去叱責蕭妃了,那幾日我已經叱責過了,不用你再去說,如此一來,反倒壞了你們小夫妻的關係——蕭妃也是好心,也是為娘好,也是不想聽到別人對為娘的汙言穢語罷了,她如此好心,幾次叱責下去,豈不冷了她的一片拳拳孝心?”
李倓笑道:“兒子回去會好好說與蕭妃,不會無端斥責她——蕭妃出身蕭氏,通情達理,絕不會多想,更不會怨恨母親,對母親不孝——兒子此去秦州,不知多久才回來,兒子會讓蕭妃入宮陪著母親,與母親解悶。”
劉昭儀道:“你讓她不必每日進宮行禮,她也累,我也沒精力陪她,她年輕,必定想和同樣年輕的小媳婦玩,何必強逼著她入宮陪我?再者,她進宮陪我,我還得多多準備幾道她喜歡的菜和點心,你娘我每日處理後宮事務已經很是勞心費神了,可沒有多少精力再去照顧我的兒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