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儀也不敢多留李倓在中安殿裏,含著淚將李倓送出殿門外,而後自己親自將李倓還沒有吃完的菜肴與點心裝進食盒,讓身邊的宮女挽玉送到大寧坊中的平王府。
李倓出了中安殿後,派人將自己釀的酒從東苑的桃花樹下取出,親手捧著,不疾不徐地來至父親李曜的寢殿——武英殿。
在前朝時,武英殿是皇帝召見親信大臣的地方,朝臣都以能夠進入武英殿和皇帝商議國事為榮,到了李曜這裏,武英殿仍然發揮著它原來的作用,隻不過比以前所有皇帝都勤政的李曜將武英殿一分為二,召見大臣的同時增添了寢殿的功能,這樣一來,處理政事更加靈活——李曜精力充沛,時常會在深更半夜召見宰相或是重臣,武英殿自李曜即位以來鮮少有休息的時候——燈火通明是武英殿現在最鮮明的特點。
李倓進入武英殿,看到父親還在案牘前沉思,雙眉緊皺,一兩個小宦官站在一旁,都不敢說話,喘氣聲都很小,生怕驚動陷入沉思的李曜。
李倓見此情形,也不敢打擾父親的沉思,遂立在一旁,安靜非常,等著父親李曜從沉思中走出來。
侍候李曜多年的宦官李齕此時也並不敢“多管閑事”了——他和李倓相對而立,四目相視,都不敢出聲,也不敢互相問好——李齕受了懲罰後,自感李曜對他的寵愛大不如前,應如實大有取他而代之的趨勢——李齕自然而然的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他發現應如實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也不如他聰明,也不會怎麼變通,但應如實對待事情的認真與對李曜的忠心確實值得稱讚,精明如李齕,算盤打得震天響的李齕也隻能承認這一點上,應如實比他強——他跟著李曜的時間長了,心也懈怠了,以前李曜對他們也都好,更讓李齕一時之間蒙蔽了雙眼,做出了李曜最忌諱的事情——喜愛權力如李曜者,最痛恨的除了背叛他的人之外,最恨的就是覬覦他權力的人——最親的至親也不行。
李齕是徹底的改了,怕了,不敢了——他的底子再厚,擁有的信任再多,也經不起折騰與消耗了。
李倓站在一旁,也不知道站了多久,站到最後腿腳酸麻之時,才等到父親李曜從沉思中醒來——李曜看見兒子李倓手捧一壇酒,麵目溫順的站在一旁,也不說話,此時從殿外照進些許夕陽的餘暉,正好映在兒子李倓的身上——本來就麵如冠玉,神清氣朗的李倓顯得更加俊秀,風度翩翩。令人一見,非常喜歡。
李曜笑著起身,笑著將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拉到自己的身邊坐下,像從前那樣用手摩挲著他的頭,笑道:“我兒已經長大,除了聰明之外,還有十分的氣度,十分的俊美,使人一見,不願忘記。”
李倓笑道:“父親以前說過,您最自信的莫過於子女個個好看,我們最自信的莫過於是今生成為了父親的孩子。”
李曜笑道:“除了自信之外,你們身為朕的子女,還要做些有為的大事才是正經——萬不可被人說是空有其表的紈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