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儀做出了許多凶相,不惜再次與兒媳蕭妃鬧得很難看,為的就是能讓兒媳蕭妃認同自己所有的觀點,臣服於自己的威嚴之下——蕭妃過門之後,總是在有意無意地跟她這個婆婆抗爭——蕭妃的許多想法與劉昭儀南轅北轍,背道而馳——蕭妃溫柔,看上去弱不禁風,劉昭儀沒有想到蕭妃今日竟然能夠如此大膽,多次反駁她的觀點,還在她的麵前貶低她最心愛的兒子李倓——劉昭儀氣急敗壞,將所有能想到的貶義詞都用到了兒媳蕭妃的身上——劉昭儀心想,在她麵前,蕭妃還敢如此狂妄,口出不遜,可想而知在平王府裏是怎樣一副可怕的光景了。
蕭妃看著婆婆劉昭儀凶相畢露,臉上盡量不表現出懼色,心內則害怕極了——劉昭儀在蕭妃的心裏還是很有分量的,蕭妃在某些事情上已經習慣了有劉昭儀在,但蕭妃不想試試都依著婆婆劉昭儀,劉昭儀已經被欲望蒙蔽了雙眼,看不清形勢,也看不到自身及平王的缺點了。
蕭妃不想讓平王母子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隻好以自己一點微薄之力盡量匡正平王李倓——日子一久,蕭妃的做法並沒有多少成效,原因就在於平王李倓背後站著的是劉昭儀以及整個鎮國公府的人——當年,炙手可熱的劉國公府是落魄的越王李曜高攀不上的,伊始,身為劉國公府尊貴的二姑娘的劉氏居姒也沒有看上落魄的越王李曜,但當得知越王李曜立了邊功,有望重返京城,劉氏居姒對越王李曜的看法開始逐漸轉變,加之此時劉國公支持魏王奪嫡失敗,整個國公府人心惶惶,劉國公為了自保和延續整個劉家的榮耀,便和一些同樣擁有野心的人一道偷偷扶持越王李曜,劉氏居姒在這樣的機緣下,嫁進了越王府。
有了幾座國公府的保駕護航,再加上越王李曜確實優秀,在所有兄弟裏麵都是拔尖的,越王李曜才得以一步步擺脫被父親冷落的悲慘命運,得以重新返回京城,擁有了和其他兄弟們競爭的條件,正是因為這些重臣們的集體選擇,越王李曜在返回京城之後,更加能幹,直接將當時還在太子位上的大哥李暘拉下馬,自己成了父親的第三位太子,才有了現在的順利登基。
蕭妃知道,基於這些事情,婆婆劉昭儀的內心是很驕傲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個不好的心態——劉昭儀認為自己的娘家鎮國公府為越王殿下的爭取儲君之位出了大力,不僅如此,整個劉家的兒郎基本上都在戰場上為這位“劉家女婿”的江山拋頭顱,灑熱血,很多人還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幾年邊境和國內都不穩定,劉家的兒郎大都走上了成為將軍,帶兵打仗的道路,如劉季友可以威名遠揚者不在少數,但更多的人已經成了敵人的刀下鬼,再也看不到繁華與榮耀,劉家原本龐大的人口在急劇減少,與鼎盛時的人口無法比擬。
有了這兩件大功,不能怪劉昭儀存有野心——江山都是劉家人給你打下來的,皇位留給她的兒子自然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身為劉家的兒媳,蕭妃所接觸到的劉家人都和劉昭儀想的差不多,他們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平王李倓的身上,但他們都沒有進一步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蕭妃在平王李倓身邊多年,深知李倓是個怎樣的人,李倓的為人處世,在蕭妃看來還不可以成為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