渙青和挽玉站在劉昭儀的身邊,一邊一個,都很認真的注視著劉昭儀,在她們的印象中,劉昭儀露出這樣失意的表情還得追溯到多年以前的某個雪夜——那是個大雪紛飛的日子,她們都還在東宮裏住著,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劉昭儀因為衛才人沒有按時照顧哥哥劉季友送來的鸚鵡,便罰衛才人在冰天雪地之中跪下,這一跪,引來了當時還是太子的李曜的憐惜,衛氏從此發達,雪中一瞥換來的是奉上枝頭變鳳凰,衛氏從侍女成為了太子的昭訓。
渙青和挽玉至今仍清楚記得,知道了衛氏成為昭訓的劉昭儀一整夜都沒有說話——脾氣不好的劉昭儀並沒有在麵上發作,而是親自送走了衛氏,還給了衛氏一些錢財,劉昭儀一直克製著自己的感情,隻在夜晚中會深思不語,臉上掛著和現在一樣失意的表情。
人人都認為劉昭儀脾氣不好,難以接近,常年侍奉劉昭儀的渙青和挽玉卻不這麼認為,在她們二人心中,劉昭儀做的都是對的,她每一次發火都是被逼無奈,每一次咄咄逼人都是出於自保,渙青和挽玉一直謹記著劉昭儀說的話——落花時節到了,每一種花都要凋謝,人也如此,到了窮途的時候,每一個人都無法自保,所以花要在最繁盛的時節綻放出最美麗的樣子,人也在最得意的時候活出最好的樣子,這樣方才不會辜負自己此生為人。
每一次,兩人都堅定的認為劉昭儀是對的,而這一次,看到昭儀的兒媳蕭妃都不願意和昭儀站在一起,寧願離開,也不願意再見昭儀,兩人的心裏也開始回想這麼多年來的對與錯,是與非了,她們沒有意識到,此刻臉上掛著的是和昭儀一樣的失意,一樣的悲傷。
劉昭儀默默的環視著大殿,她的中安殿是目前大明宮中僅次於昭陽殿和仁壽殿的大殿,舒適華麗,到處都是工匠技藝精湛的體現,她在住進中安殿的兩年多,也感受到了中安殿帶給她的好運——她的兒子李倓被封為平王,現在兼任秦州都督,統管楚國舊地的一切事務,兒媳蕭妃出身大族蕭家,兒媳蕭妃的父兄是皇帝目前很倚重的臣子,名望與聲威絕不亞於趙、艾、柳三家,她的女兒李慧清是皇帝李曜最寵愛的永泰公主,女婿是宸妃的侄子艾正山,小夫妻倆過得很好,擁有廣袤的土地和無窮盡的錢財——劉昭儀過得是很多人都羨慕的日子,兒女雙全,成家立業,她本人也是九嬪之首的昭儀,擁有皇帝賜予的協理六宮之權,在大明宮中的實際影響僅次於王皇後一人而已。
想到這裏,劉昭儀的耳邊忽而響起了兒媳蕭妃的那一段話——盛極必衰,非人力可以扭轉,此時能夠保住目前的富貴就很不容易了,在試圖更進一步,隻恐怕一步一個趔趄,再也走不穩了,最後也許會招來殺身之禍。
其實兒媳蕭氏說的話,作為在世家大族裏成長起來,還在內外命婦中摸爬滾打了這多年的劉昭儀來說隻是年輕人的一些膚淺的見識——劉昭儀的母家是開國勳貴,家族的興衰和燕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兩百年來,劉家的人也見證了往事的消散和新人的崛起,劉昭儀一家雖已武藝為傳承之本,但也沒有忘記給子孫後代傳承不進則退,盛衰不僅在於天意,還在於人力的道理——所以,包括劉昭儀在內的劉家子孫們對於盛衰之理格外的敏感,劉家的子孫們都力爭上遊,不甘落後,在武宗朝,朝堂上的濟濟人才很多姓劉,有了這樣的背景,劉昭儀不得不為自己和劉家尋找一個日後的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