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春風不解禁楊花(上)(1 / 2)

對於這一點,王皇後頗有認同之感,宮中妃嬪的近侍有時確實很沒有體統,形容舉止都沒有規範,有些還依仗其主向掖庭宮中的宮人及女官們耀武揚威,掖庭宮中的女官和宮人們大都出身貧寒,不及妃嬪身邊的宮女們或出身於世家,或出身於官宦之家,掖庭宮在麵對妃嬪近侍所犯錯時,不得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此風一開,混亂是可想而知的。

王皇後讚同長公主的話,微微抬眸,道:“長公主說的極是——掖庭宮中的事,我也知道一些,那些都是容易管教的女子,定下規矩,她們不敢違背,倒是妃嬪身邊的宮人們很不好管教,某些人性情難改,暗地裏囂張跋扈,還連累了她們的主上——本殿身邊原來有個名叫香憐的宮女,從七歲時就跟著本殿,十幾年來吃了不少苦,可來到宮裏,仍然還和以前一樣,不識規矩,沒有體統,在辦本殿交給她的事時總是包庇親近之人,惡意中傷厭惡之人——本殿斷斷容不得這樣的事發生在眼前,便親自驅逐了香憐,以此來為後宮樹個榜樣——這樣的事如今還在發生,看來是需要新的辦法才能遏製住。”

宸妃也開口問道:“長公主所說,妾等當謹記在心,好生協助皇後殿下,也要回去好好自查——還望長公主在說些其他的,妾必引為規範。”

長公主接著道:“宮人們沒有規矩皆是因為沒有人給他們做好榜樣——本殿向來心直口快,在皇帝麵前也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說的話難免會有不中聽的地方,各位還請釋懷,但務必要往心裏記——宮人們舉止輕慢,有些甚至三五成群,嬉戲玩鬧,這都是不合宮規的,要說這大明宮裏並不是沒有規矩,沒有禮儀,隻不過我燕國全國上下風氣如此,沒有明確的規範與限製,這才使得宮人不守宮規,或是冒犯宮規,都不會受到很重的苛責——這並不是後宮你我幾個女人的錯,全國風氣如此,須得慢慢扭轉,才能則除陋習,方能不讓楚人笑話燕國是無禮之國——”

長公主還未說完,正欲再說,就被劉昭儀兀然打斷了,“長公主殿下在楚國的長安住了二十餘年,就要為楚人說話不成?我大燕如何沒有規矩,沒有禮儀?大燕開國至今,一直如此,倒沒有什麼大患,反觀楚國,自詡禮儀之邦,卻被打得七零八落,朝不保夕——如此看來,楚國的禮儀並沒有什麼用,他們身陷囹圄,也不會用自己的那些個禮儀了,我泱泱大國,學他作甚?”真真是自身上沒有酸臭味,還要去沾染上酸臭味。

長公主一笑,道:“昭儀言之不無道理,但楚國衰亡並不跟其禮儀相關——楚國禮儀盛行幾千年,其中王朝無數,但禮儀留存至今,可見禮儀不會造成王朝的衰亡,倒是無禮很容易造成自身的混亂——幾十年前發生過的事,昭儀一定聽說過,老國公當年可是首屈一指的功臣,這便不消細說——楚之禮儀,反複千年,用於治世,乃是錦上添花,難道昭儀認為燕國現在不是治世,不能夠錦上添花嗎?”

劉昭儀啞口無言,她喜歡讀史論道,自然知道楚國大地上千年來發生的事情,楚國對於周邊多國影響甚大,就連燕國的建立也與楚人息息相關,在開國之初,太宗皇帝就接受了楚人贈與的衣冠,改穿楚人衣冠,用楚國製度,孝宗皇帝之後,燕國人才逐漸有了專屬的衣冠,幾經修改,便是如今的模樣,期間幾位皇帝多次向楚國學習,保留了燕人自身的特性,燕人剛柔並濟的性格才得以形成——但相比起楚國人來,燕國人確實沒有那麼翩翩有禮,也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自然也就沒有楚人那麼講究禮義廉恥——光是新皇帝可以接納庶母這一點就讓很多楚人視為大大的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