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啊,這都是自古以來的規矩,這自古以來就沒有女子為官,更沒有女子當宰相的,沒有什麼原因,先人都是如此遵守的,陛下怎能說先人糊塗嗎?”艾晅好言道。
皇帝覺得艾晅說的不對,想了會,想到了反駁的話。
“愛卿這話說的很是糊塗啊,自古以來哪裏沒有女子當官的?花木蘭替父從軍,衣錦還鄉,為國家太平出了一份力,還有梁紅玉擊退賊人,婦好率兵禦敵,解決夫君後顧之憂,為成湯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更不要說還有那許多才女得到族人或後人的立傳,我們這兒也好不容易出了個宰相卓然,怎能不珍惜,反而要去迫害呢?卓然的行為從古未見,女子扮作男兒,身入考場奪得魁首,身為宰相,處事不驚,能力超群,這勝過許多人,就是朕,也不能有她那般的精力,即便是愛卿,處於卓然一樣的境況,也不一定可以勝過那許多人,成為進士與宰相——如此大才,丟棄可惜,重罰可惡——愛卿不要多言語,朕決心已定,赦免卓然,複她相位,讓她繼續喬裝打扮成男兒身,與愛卿共同執掌朝政,與朕分憂。”說道最後,皇帝的眼光又亮又閃,興奮異常,像是麵對著卓然說話一樣。
艾晅徹底呆在了一邊,先是卓然說公主不計較她的女兒身份,情願假扮夫妻,又是這皇帝陛下無論如何都要留下卓然,不惜得罪朝中的文武大臣以及天下的學子,甚至要犧牲燕國的穩固江山,真是不知這父女二人究竟如何想的,怎麼都非要留下卓然呢?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艾晅提出了公主殿下這最後的砝碼,想要皇帝為了女兒的名聲,也要趕走卓然,或是不要讓她複位,讓她徹底做個普通的女子罷了。
誰知皇帝眼睛都沒有眨一下,言語之間更沒有猶豫的意思,道:“公主已經對朕說過這件事,並且公主為卓然百般求情,懇請朕顧念她的心情,不要將卓然打發,也不要將她治罪,說卓然百般不容易,在家中因為女兒身受到百般冷落,後長大一些後,被賣到了別郡,卓然費盡腦筋,才從那裏逃出來,喬裝打扮成男兒身,給別人做過書童,在私塾裏當過打掃人,四處流浪,用盡一切方法讀書識字,終於學成,考取了功名,當了官,為官的這幾年,為了效忠朕,整日裏不敢懈怠,回家也是百般緊張,遇到的事情從不耽擱到次日,一定要處理完才走,好多次半夜從府中出來到官衙中處理事情,這些,朕也都看在眼裏,覺得很是難得,她一個弱女子遭遇到許多不幸,遇到過許多不好的人,甚至好幾次深入險境,死裏逃生,她卻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終於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取了進士,當了官,成了百官之首,朕越想越覺得公主說得對,朕有這樣一個不幸又堅強的人當宰相,實在是很幸運,這個宰相一定是上天賜給朕的,朕若不珍惜,便有負天意,上天要降下懲罰,會害苦了黎民啊。”
艾晅百般無奈,勸道:“陛下,還請三思而後行,別說陛下這個意思天下人不會相信,便是陛下的這道命令都不會出皇宮,也不會有大臣服從執行,放出卓然,不加以懲戒,還要幫助她瞞騙天下人和朝中文武,怎麼都不是一件正確的事,大臣得多有怨言?要她重新披上朝服,立於朝堂,陛下如何麵對眾大臣,要眾大臣如何向她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