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真宗大封征遼將孟焦望鄉台盡忠(1 / 2)

遼太子既返,次日,真宗親擬封職。宣六郎進殿,麵諭之曰:

“卿父子破天門陣建立大功,未及升職。今又有平定幽州之勳。朕將旌表,以酬卿也。”六郎頓首言曰:“上托陛下洪福,下賴諸將效能,於臣無與也。”帝曰:“卿太謙矣。朕自有定議。”六郎拜命而退。

一日,真宗下敕,封六郎為代州節度使兼南北都招討,封楊宗保為階州節度使兼京城內外都巡撫,楊延朗以取幽州有功,授秦州鎮撫節度使,授嶽勝為薊州團練使,孟良為贏州團練使,焦讚為莫州團練使,陳林為澶州都監,柴敢為順州都監,劉超為新州都監,張蓋為吳州都監,管伯為媯州都監,關均為儒州都監,王琪為武州都監,孟得為雲州都監,林鐵槍為應州都監,宋鐵棒為寰州都監,丘珍為朔州都監,丘謙為雄州都監,陳雄為蔚州都監,謝勇為鳳州都監,姚鐵旗為壽州都監,董鐵鼓為潞州都監,郎千為瓜州都監,郎萬為舒州都監,八娘授銀花上將軍,九妹授金花上將軍,淵平妻周氏封為忠靖夫人,延嗣妻杜氏封為節烈夫人,木桂英以下十四員女將俱封為訓命副將軍。其餘有功將士,俱皆封賞有差。

次日,六郎詣闕謝恩,奏曰:“荷陛下恩賜部眾爵祿,俱已發遣赴任。但臣母年高,欲奉數時菽水。乞陛下寬宥限期,不勝感激之至。”帝曰:“卿能養親以盡孝道,可以風勵天下為人子者。朕甚喜焉,須當俟再擬期限就職。”六郎拜謝,退歸無佞府中。

嶽勝、孟良、焦讚等俱在無佞府中俟候。六郎召嶽勝等謂之曰:“今聖上論功行賞,授汝眾人之職,恩典隆矣。且幸幹戈寧息,國家清平。各宜赴鎮以享爵祿,上耀祖宗,下酬己誌,毋得違誤官限。”嶽勝等曰:“小將俱賴將軍威名建立微功,今蒙聖上授職,實不忍離帳下而去。”六郎曰:“此君命所在,離別之情有難言也。

但汝等可將本部軍人查點:願隨任者,則帶同行;不願者賞以金銀,著令回家生理。汝等赴任之後,各宜盡忠報國,施展懷抱,不枉為一世之丈夫也。當亟赴任,勿萌私念,以誤限期。”嶽勝等俱拜辭,退出行營,問軍人:“願從者即同之任;不願者,隨憑回鄉。”

其軍人願回鄉者一半。

嶽勝等俱各赴任去了。唯有孟良、焦讚、陳林、柴敢、郎千、郎萬六人在府,俟候六郎起程。孟良曰:“今嶽勝等俱各赴任去了,三關寨上守護軍士未知消息,將軍須遣人調回。”六郎然之,即遣陳林、柴敢、郎千、郎萬前往三關調回守軍,吩咐將積聚錙重載歸府中。陳林等領令去訖。

是時九月,萬裏長空,一清如洗。六郎月下散步,仰望雲漢追憶部下,昔日患難相從,今日清平,俱皆不在,遂口占詞調一闋:

長空如洗碧玉盤,輾轉寂寂。忽樓頭幾個征鴻悲嘹嚦。欲往鄉關何處是?水雲浩蕩南北。隻修眉一有無中,遙山色。天涯路,江上客。此心此情依依國。昂藏丈夫,不忘疆場裹革。欲待忘憂除是酒,奈傳盡,何曾消得!挽將江水入樽罍,澆胸膈。

六郎吟罷,乃入室解衣就寢。忽聞一陣狂風大作,風過之後,似有敲戶之聲。六郎慌忙啟扉視之,恍惚見一人立於簷下,乃其父也!六郎大驚,拜曰:“大人緣何在此獨立?”令公曰:“我有一事語汝:今上帝因吾忠義,敕為鑒司之神,此已慰吾心矣。但骸骨拋撇他鄉,汝可令人取歸,葬於先陵。”六郎曰:“爹爹何為又出此言?十數年前,孟良曾於幽州紅羊洞中取回遺骨,已葬殮矣。”

令公曰:“汝不知蕭後奸計。唯問延朗,便知端的。”言罷,化一陣清風而去。

六郎癡呆了半晌,似夢非夢,將近三更。俟至天明,告知令婆,令婆曰:“可喚延朗問之。”片刻,令婆喚得延朗到來,將六郎夢中之事告之。延朗驚慌言曰:“因事匆匆,兒實忘之,未曾告稟母親得知。昔日蕭後得父骸骨,懼我宋人來盜,乃把一副假骸骨藏於紅羊洞中,真者留於望鄉台,謂吾父英勇,置此以為威望之神。往時孟良所得,乃是假的,此台上才是真的。今日乃吾父顯聖,托此夢與六郎也!”令婆曰:“北番今已歸降,令人取回有何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