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文廣領兵征李王懷玉揚威甘州城(1 / 1)

卻說張茂那晚寫了表章,次早複轉入朝,進奏神宗。神宗不覽其表,傳旨宣入,問曰:“卿昨日出兵,今複來奏,卻有何事?”

張茂曰:“楊文廣詐死欺君,擬罪應斬。楊懷玉擅打軍士、搶入軍圍,罪亦該死。”神宗曰:“文廣詐死,雖有欺君之罪,但聞朕有難,命子效勞,此誌可取。若加重刑,天理人情俱不順矣。懷玉來求先鋒之印,勇敢可取,卿宜錄用。彼縱有罪,應帶到行營令其出陣,倘若無能立功,斬之未為晚也。”張茂被帝說了一通,自覺無理,遂跪下奏曰:“臣該萬死,此帥印臣不敢領,願納還帥印。”

神宗曰:“卿受無妨,推辭則甚?”張茂又辭。周王乘機又奏曰:

“張丞相既再三不領,乞陛下宣文廣代之。”神宗允奏,遂降旨宣文廣入朝領兵征番。

文廣接旨,自綁縛入朝待罪。神宗命釋縛,冠帶升殿。文廣上殿叩頭謝恩,奏曰:“蒙陛下不殺之恩,千載難忘。”神宗曰:

“今新羅國舉眾犯邊甚急,特命賢卿為帥,統兵前去征剿。不知誰可作先鋒?”文廣曰:“臣之子可也。”神宗曰:“聞卿昔日征蠻,乃是父子;今日征番,又是父子。正如諺所雲‘臨陣無如父子兵’是也。但卿宜用心調遣軍兵,勿負朕之所命。”文廣領旨,遂拜辭神宗,即統兵整頓起行。有詩為證:

氣吞胡羯忠懸日,誌定山河怒觸天。

威製賊徒潛社鼠,心懷王室熄狼煙。

文廣領了元帥之印,叩首辭帝,是日徑出演武場中點兵。既到演武場中坐定,眾將參見。禮畢,文廣曰:“此去征番,有誰敢掛先鋒印?”楊懷玉向前言曰:“不肖願領。”

正欲掛之,隻見人叢中走出一人,大聲叫曰:“隻有你楊門中人掛得先鋒印,偏我外姓人便不能掛印耶?”懷玉喝曰:“汝是何人?敢來奪印!”那人笑曰:“小子猶不知老胡名姓。某乃架上帶刀指揮胡富是也。”懷玉曰:“指揮不指揮,欲掛此先鋒印,須在軍前比試。”胡富怒曰:“小子敢倚父勢欺我!”遂躍馬出陣。兩人鬥了十合,胡富被懷玉將紅綿套索套倒坐馬,落墜馬下。

懷玉擒下胡富,縛其手足反綁,提在帥字旗下,然後跳上了馬,約走百十餘步,拈弓搭箭,扭轉身來叫一聲:“看箭!”眾軍大驚,以為射死了胡富。那曉隻將他背後反綁的繩索射斷。胡富遂爬起來。懷玉叫曰:“再試何如!”胡富直至演武廳,拜見文廣,言曰:“願讓先鋒之印與小將軍掛也。”

此印張茂先掛胡富,及張茂納還帥印,亦一並納還先鋒之印。

文廣於是令懷玉掛先鋒印,胡富為副先鋒,公正一郎為掠陣使,唐興二郎為提調使,彩保三郎為監糧使。是日分遣已畢,複令三軍明早俱要赴無佞府前俟候起行。

次日,文廣與眾夫人相別,率軍往西進發。有詩為證:

白露為霜秋草黃,雞鳴按劍事戎行。

轟轟鼙鼓雷霆震,燁燁旌旗閃電光。

江漢無波千裏靜,山河有道萬年長。

愧予謬竊三軍令,馬革毋忘在朔方。

大軍不日到了甘州,甘州都指揮使鄧海迎接文廣入城,坐於公館。參見畢,文廣問曰:“西番賊寇今到何處?”鄧海答曰:“賊勢浩大,已打破莫耶關,今至白馬關也。”文廣又問曰:“此去有多少路程?”鄧海曰:“隻有三百裏路途。”

言罷,忽一騎飛報曰:“楊順又下山來劫掠,聲言今夜要攻破甘州城池。”文廣曰:“此又是何賊來到?”鄧海曰:“是靜山草寇。

內有兩人,一名楊順,一名劉青,為賊之首,聚眾八千,常下山來擄掠。官軍捕捉,屢被殺傷,無奈彼何。”懷玉曰:“待兒先擒此賊來獻。”文廣允之,令其領兵三千前往擒之。

懷玉領兵,約行六、七十裏,隻見道路之中大隊小隊攜男帶女而來。懷玉令軍士喚來問之,路人答曰:“靜山大王下山劫奪,我們逃走入城避之。”懷玉聽罷,催軍前進。行進途中,恰過一山,隻見旗幟蔽日,喧嚷震天。懷玉料是賊到,令軍士擺開陣腳,放炮呐喊。來人見了,亦令放炮,擺開陣腳。懷玉曰:“汝是誰?”來人曰:“汝尚不知老大王的姓名,楊順即是某也。”懷玉哈哈笑曰:

“好個大王,霎時拿到手來,叫你小王也做不成!”楊順大怒曰:

“這小畜生卻好大膽!”挺槍直取懷玉。交馬三合,被懷玉擒了,綁回甘州見文廣。

文廣令推出斬之號令,楊順乞饒:“願隨將軍鞍前馬後!”懷玉告曰:“諒此小寇為禍不凶,殺之無益。不如饒他一命,留了帳前聽用。”文廣遂放之,令其回靜山招集餘黨,前往白馬關聽候,並曰:“今放汝去。若不棄邪歸正,仍複為賊劫掠害民,吾親提大軍擒捉,碎屍萬段!”楊順唯唯而退,忙回靜山招集去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