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僧道較藝梅花樁英雄暗探白蓮寺(9)(1 / 3)

閑言不表,眾人由大道中走到外麵,出了安樂村西護莊橋,奔擂台而來。到廟場一看,人是一次比一次多,老少三輩及賀宅的家人,都在茶鋪門口一坐,觀看擂台,紋絲兒未動。擂台東麵設立梅花樁,四棵柏木樁,當中一棵竹樁,土中埋著多深不知道,露出土外是六尺六寸。真是官麵的勢力大,梅花樁外麵,俱都是倒立牛耳尖刀,土外露著半尺餘尖刃朝上。再看梅花樁東南,高搭彩棚,彩棚口紅綠藍黃的綢子紮著彩球,彩棚裏邊,有八仙桌、六人桌,對桌有琴桌,老方丈當中正坐,眾教師與焦公子、王七在南北陪坐。勝爺師徒大夥一看,兩縣一府的官人俱在彩棚左右,一日比一日的勢派大,這次是一百馬隊,一百步隊,都是預備彈壓的。此時尚早,眾英雄喝茶,耗到巳分時,艾道爺在前,勝爺在後,黃三太等在勝爺之後,賀宅的家人,俱都站在四外,各帶小包袱及手使的兵刃。艾道爺來到彩棚,口誦一聲:

“無量佛,師兄請了。”老方丈站起身形,打問訊說道:“道友言而有信,不愧出家之人。”老方丈用手向西北指點,叫道:“道友可見過此陣嗎?”艾道爺說道:“出家人未曾見過。”老和尚說:

“出家人不許妄言。”艾道爺說道:“我見過圖上畫的,未見過真的。”老和尚說道:“道友,咱二人上那一百單八座樁上,或在柏木樁上,或在竹子樁上,比賽動手。”勝爺和黃三太等一看,這一百單八座柏木竹樁,相隔最遠的一丈六,最近的也有五尺,若打上麵掉下來,就落在中耳尖刀之上。艾道爺叫道:“大師兄!

咱們二人是六十年的朋友,何必如此?誰要打上麵落下來,不是死於非命,便是破去工夫,卻不可惜。你我俱都是百八十年的苦工,難道不可惜嗎?師兄容讓貧道了罷。”老和尚說道:“阿彌陀佛,道友不必多言,我意已決。天下好武之人,都不是貧僧之敵手,就是道兄與我可告平平,咱們二人正可借此一分勝負,也使天下武術家知道知道誰強誰弱。”艾道爺念了一聲:“無量佛,大師兄既不能讓,貧道便與師兄上樁。大數來臨,誰能脫過?神人尚有遭劫之時,何況你我一凡夫哉?”老方丈叫道:“王七何在?”

王七在彩棚中答道:“再晚生在此。”搖著小腦袋瓜喜樂非常。這小子這一來,害了兩個知縣一個知府,皆由他一人所起。閑言不表,王七答應完了,就見老方丈一指紅絨毯,王七遂將紅絨毯鋪在塵埃。老和尚脫去灰布僧袍,在絨毯上一坐,打開繃腿護膝,脫去灰布僧鞋、僧襪,將底衣挽到膝蓋上麵。有家人托著四方托盤,裏邊是八寸寬七八尺長的白綾子兩條,老和尚用白綾子將底衣綁住。為何用白綾子呢?皆因為白綾子這宗東西,它不緩扣。

老劍客也是預先有備,在賀宅早都預備好了。艾道爺見老和尚打扮完畢,說:“我也借借光。”語畢,也坐在絨毯上,脫去藍布道袍,脫去白襪、雲鞋,藍布的底衣又肥又大,將底衣向上一卷,卷到膝蓋之上,叫道:“子川!拿過應用之物。”勝爺由大氅中一伸手,取出一條白綾子,整匹的綾子一扯兩條,有一丈二長,艾道爺綁住底衣,蝴蝶扣一係。勝爺將艾道爺的白襪、雲鞋、繃腿、護膝、道服等,打成一個小包袱,叫楊香五一背。金頭虎此時還是忘不了砸鍋,在旁說道:“老和尚要鬧大光溜。”勝爺狠狠瞪了賈明一眼,他才不向下說。艾道爺與老和尚並肩一站,老和尚叫道:“道友!你先上梅花樁,還是我先上梅花樁?”艾道爺叫道:“師兄!尊敬不如從命,任憑師兄吩咐。”老和尚說道:“道友,貧僧擺的陣,貧僧先上去。”此時僧道俱都站在梅花樁的東南角,老方丈丹田一運童子功,氣兒向上一提,縱在梅花樁正當中竹子尖上,臉朝北,一粒混元氣一提,轉臉朝南,猶如蜻蜓落在木樁上一般,一個童子拜佛式,手打問訊說:“道兄,貧僧恭候指教。”道爺在樁下,叫道:“子川!”勝爺走向進前,叫道:

“老恩師呼喚弟子,有何事議?”艾道爺說:“你看見過此陣沒有?”神鏢將勝英叫道:“老恩師,弟子沒看見過。”艾道爺說道:

“這叫九宮八卦連環陣。你看那梅花樁當中的竹樁,削成刀刃,鋒利無比。你莫輕視那竹刀,當年韓信中計,命喪未央宮,就用竹刀將韓信誅死,今日竹刀林立,焉可輕視?”勝爺點頭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