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熙十五年四月十九,北唐皇帝趙德昭於集賢殿召見東吳、西漢兩國使者。
自趙庭訓建立北唐至今的一百多年的傳承中,唯有趙德昭一人是憑借軍隊,政變上位。十六年前,當時的北唐最高決策者趙德威寵信容妃高氏,於是 “三千寵愛於一身,帝王從此不早朝。”曾經威震天下的北唐帝國在美酒佳人之下迅速的頹敗。在一旁圖謀奮力的西漢抓住機會,連續發動了第九、第十兩次關中大戰,攻陷了大片疆土。勢力最盛的時候,漢軍甚至一度打到了最北邊的延安府。
北唐境內遍地白骨,怨聲載道。朝中更是清流隱退、豬狗當道,再無任何客觀之人。最後,連趙德威最寵愛的容妃也無情的選擇了背叛,連同她的奸夫,當時手握京畿兵權的禦林軍大將軍高懷,一起毒殺了趙德威,發動了“元和政變”迅速控製了朝堂,幾個手握兵權的皇室子弟在當天被暗殺。威名赫赫百多年的北唐皇族趙家在那一刻陷入了極大的危難之中。
在北唐皇室再無實權人物,像老鼠一樣躲避高懷追鋪,幾乎要被屠盡的情況下。原本籍籍無名的趙德昭“奮起一搏”,聯合了一些禦林軍內部效忠自己的力量,加上白、時等諸多將門訓養的家丁死士。在高懷閱兵之際,突然發力,一舉成功。隨後 以雷霆手段徹底清洗高氏一族,洛陽之血,似水流淌。
作為中興北唐的偉大人物,趙德昭毫無疑問得逞為了北唐的下一任皇帝。登基之後的趙德昭迅速的顯示出了他非凡能力,在他的勵精圖治之下,北唐的國力穩步提升,白憲等一大批有才之士紛紛入朝為官。
在國力複蘇之後,趙德昭不顧朝廷內部滔天的反對聲音,大力擴軍,積極對外發動戰爭。數年之內,便取得了關中戰役、荊襄會戰、壽春戰役等一係列意義深遠的勝利,再次奠定了北唐霸主的地位。所有反對他上位的聲音,在戰果輝煌的浪潮中被淹沒。趙德昭被北唐的子民瘋狂的頂禮膜拜,被譽為是北唐繼太祖趙庭訓之後最有能力的君主,是北唐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千古一帝。而那個被所有榮譽包圍的男人,正帶著北唐一步步的走向成功。
清風拂略,天晴日暖。
昨天的細雨還殘留著一些痕跡,僻靜的角落裏還有著一些冷意,帶著清冷的述說。隻是韓言目光所及,卻盡是勃勃生機之下的溫暖與陽光,森嚴壁壘間,在任何時候都不願意顯出頹態的的鬆柏,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裏,更是顯得格外精神。腳下的路,鋪著厚重堅實的青白石磚,讓一切重量在這裏歸於平靜。旗甲鮮明、執槍肅立的侍衛像是將根深深紮入的大樹,死死地釘在這一片土地上。遠遠望去,道路蜿蜒漫長,仿佛永遠沒有盡頭,隻剩下寂靜的聲音在這裏觸碰。兩旁的朱牆紅白石底座,金色琉璃瓦,金碧輝煌的彩畫輕舞飛揚,圖案大多是昭現赫赫皇家風範的龍鳳圖案,大氣磅礴之下,又不失一份靈動秀美。這是千年古都方才有的積澱。
深心處,有那麼一個聲音在輕輕的歎。這許多男人鮮血,女人眼淚,藏著不盡寒氣的地方,竟是這樣的讓人心動。千年以下,無數英傑豪士,梟雄奇才。拚盡了一生的努力與安定,忍受著漫天的痛苦與艱難,隻為了在這一條長長的路上留下隻屬於他們獨有的印記,用一生之代價,隻為了那一刻間的撕心怒吼
抬起頭,這一生最大的對手,已在少年的眼前。
趙德昭今年已有四十六歲,但因為其自小修煉劍閣秘法的關係,麵貌看上去不過而立之年,英俊威武。有著帝王特有的氣度與驕傲,有一種奇特的人格魅力,讓人如沐春風他靜靜地看著眼前的這些人,目光從已打過無數次交道的吳信之,再到顯露鋒芒已久,但卻初次見麵的孟渝、裴度,隻是最終,終究還是落到了韓言的身上。
這個從容淡定,做出驚天大事的少年,這個在淮泗慷慨高歌,一舉斬殺自己心腹愛將的少年,這個即將卷動天下風雲的年輕東吳將軍。
當初自己攻打皇宮,消滅高氏一族時,曾布便已是自己的嫡係心腹。細算起來,曾布追隨自己的時間甚至遠遠超過了白憲和時雋。後來的南征北戰,曾布功勳彪炳。雖然生前不過侯爵,不及白、時二人地位顯赫,但是督軍兩淮,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更何況原本不過二流世家的曾家已躋身一線。當曾布擊敗方信,奪取安慶,自己原打算召他會朝,封他公爵。隻是信使還沒有出洛陽,韓言便用曾布的人頭,讓整個天下都記住了他的名字。當消息傳入洛陽的時候,自己內心深處有真實的傷痛,曾經追隨自己出生入死,親如兄弟的臣子,曾經那一段永遠都不願老去的歲月見證,就這樣,宣告了結束。從那一刻起,自己便不得不記住了這個將要改變天下的少年。
那雙肩似是還有一些稚嫩,但眉宇間卻已盡是從容淡定的名將風姿。舉手投足間帶著軍人特有的幹淨利落。雖然禮儀周全的,挑不出任何差錯的站在那裏,但一股舍我其誰的桀驁之氣幾乎撲麵而來,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掩飾,這是唯有年輕才有的可貴,卻更是融入於骨血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