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濼的眉頭一點一點的舒展開來,江南雖然富庶,卻是缺少好的戰馬。天下產馬的各大馬場幾乎都在北唐的掌控之中,而且管製極嚴,販賣十匹以上至敵國者,便要斬首。雖然曆年也不乏膽大包天的商販和武將,幹著那掉腦袋的交易,但是遠遠不足以支撐東吳組建一支大規模的騎兵隊伍。
中原地勢平坦,如韓言所說。自古以來,便罕有南方步兵能夠在平原上戰勝北方騎兵的例子。這海上雖然波浪洶湧,船隻受到暴風雨等諸多天氣的影響,實現起來困難重重。但是南方自古善於水戰,以己所長,攻敵之短,卻是遠遠勝過在中原和北唐一刀一槍地爭地盤。河南地勢平坦,少有天險可守,就算自己一時攻下,若無重兵,也是處境艱難。
“舟山一地,乃是訓練水師的絕佳所在。“
李濼不由地眼前一亮,陸家在吳越根基深厚,大部分的地方軍政都是由世家一手掌控,對於朝廷一向是聽調不聽宣。若是能夠在舟山群島埋下一支奇兵,所能收獲的東西,可能會大大超乎自己的想象。
韓言接著說道:“陸家雖然在吳越根基深厚,但是海上數百年來都不乏海匪巨寇,這些力量常年和陸家的水師作戰,偶爾有一二招安之人,但下場都是極慘。雙方可謂血深似海,陛下隻要派可信之人整合了這些力量,足以橫掃吳越沿海。到時隻待時機成熟,便可楊帆北上。單憑陸家一家之力,絕不可能阻擋得住。“
李濼心中明白,於舟山建立水師,乃是兩全之策。世家雖然同氣連枝,但也並非鐵板一塊,自己隻要以強橫之勢立足吳越沿海,便不難建立起一支強大水師
“而且如今北唐在襄樊的戰事愈發不順,孟渝連下隨州、竟陵,襄陽一役,更是重創唐軍。荊襄如此局勢下,便是吳慶之,也絕不會坐視。“
李濼點了點頭,雖說如今世家和自己不死不休,但是利益麵前。未必沒有合作的可能。吳慶之身負大才,坐鎮武昌,擁兵二十餘萬,要是在這般情勢下,毫無北上拓展家族勢力的野心,倒也真是咄咄怪事了。
“從此以後,荊襄一線恐怕再無寧日了。“李濼緩緩喝下一口茶,淡淡道:“孟渝在荊襄之地集結了西漢近六成的主力,意圖明顯,就是要逼迫時雋的數十萬西軍東撤。如今北唐竟陵、隨州皆已淪落。漢軍隨時可以直逼襄陽。以你來看,北唐需要在襄陽投注多少兵力,方可保住這必爭之地?”
“至少十個整編軍以上,方可穩守襄陽。當年趙氏一族剛剛立足中原之時,便是靠著襄陽堅城,阻擋著西漢和我大吳的漫天兵群。襄陽一地對於北唐意義重大。趙德昭絕不容其丟失。想來這些日子,北方邊關的精銳應該已經逐步南下。而襄陽城內的征兵更是應該已經開始。不過趙德昭若是不調時雋所部南下,荊襄一帶。孟渝和吳家仍是占據絕對優勢。“
一字一句李濼都聽得很是仔細,他多年隱忍,方才登頂大寶。在朝堂爭鬥上自然是放眼天下都有數的高手,但是軍略之上,雖然不能算作一竅不通,但是與韓言、白憲這等世之名將相比,卻是相差甚遠。
“白雲蒼狗,你我君臣相交,竟也已有十年之期了。“
“臣當年流落方家,豬狗不如,全賴陛下大恩。“韓言肅容道:“大恩大德,臣銘記於心,不敢片刻相忘。”
“你父親本是當世大儒,你也算是名門之後。可是朝廷在淮泗一敗再敗,才讓無數百姓流離失所,骨肉分離。”李濼微微歎息道:“當年壽春一戰,朕雖然不曾親到淮泗。但是一場大敗之後,滿目所及盡是民生凋敝。榮親王戰死的消息傳入建業,朝廷上下惶惶不可終日。一些貪生怕死之輩,更是提出劃長江而治,以求片刻苟安。朕當年率軍支援廣陵,數千北唐士兵就敢輕騎挑戰我大吳軍威,而滿城近五萬的整編精銳竟不敢戰。”
李濼的目光中流露出不加掩飾的悲傷,像是這段記憶早已深深鏤刻在腦海之中,不能忘懷“當時有不少的淮西百姓,千裏奔波逃到廣陵城下,隻為了求得性命。可是唐軍死死緊追,不過是想趁著百姓入城的間隙,攻下廣陵。當時城中足足有五萬大軍,竟是對著這數千唐軍,不敢出戰接應那手無寸鐵的百姓,眼睜睜地看著我大吳子弟倒在唐軍刀下。不少母親臨死之際,都是拚盡最後力氣,把他們的孩子遞向城門處,高呼救命。”
“朕最後倒是湊了一部兵馬出城接應。可是……“李濼微微歎息,道:“才剛剛一個接觸,我軍便潰不成軍,若不是幾名侍衛拚盡性命,朕恐怕就要葬身在那一役。此恨此辱,十年來銘刻於心,不敢稍有忘記。可是,主宰淮泗數百年的堂堂方家,在那般慘敗之後,卻依舊是歌舞升平,金粉奢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