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門戶(九)(1 / 2)

在今夜之前,左翼的吳軍並不算是主攻部隊,吳軍的主要攻擊方向還是在正麵戰場上。那個時候穩守一線陣地有利於之後的戰事發展,可是如今史浩親臨盤清口,無難、解煩兩支精兵俱在,又有投石機這等打擊利器,吳軍已是擺明了車馬,孤注一擲。東吳諸軍的戰鬥力自然是不能比肩北唐各部,但是烏華山戰場上,東吳集結北伐大軍數十萬,以壓倒性的優勢血戰數日,到了現在這般圖窮匕見的時候。吳軍所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也絕不會是白牧楚手上這些七拚八湊的部隊,所可以抵擋的。

魚遊沸鼎,不過如此。繼續把兵力消耗在這裏,隻能帶來更大的傷亡代價,而失去了足夠的兵力,所有堅固的防線便是紙片般的不堪一擊。既然如此,不如保存實力,撤到地勢更加陡峭,投石機不利展開的第二道防線上和吳軍周旋。

陣地上的唐軍已和對手苦戰多時,每一個人都感到了極大的疲倦於疼痛,支撐著他們繼續戰鬥的無非就是一個軍人不能丟棄的意誌而已。在聽到了白牧楚的高呼之後,他們立即拔開腿向後退去。用身體裏最後的力量快速地奔跑。

而吳軍因為前線軍官的突然戰死,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等到後麵的安純麟率軍趕上,想要追擊的時候,唐軍已經跑出去老遠,無難軍隻能看得到對方的背影漸漸消失。卻沒有半點辦法。

吳軍中軍的蘇子廉眉頭微微地皺著,對方的指揮官倒是果毅堅決,當斷則斷。前幾日還死守不放的陣地,一見到投石機群的壓上便立即放棄。蘇子廉自付易地而處,自己未必能做到如此幹脆利落。東古嶺一線的防務由白憲的獨子白牧楚負責,加上剛才對方陣中那一手高超的箭術,想來之前就是白牧楚親自帶隊救援的吧。

這真是一個璀璨的時代啊,各路英豪爭相上台,風騷引領。北唐軍方的老一輩的人還是春秋鼎盛,如白牧楚、時銘這樣的少壯派係就已經露出了這樣的鋒芒。蘇子廉不無歎息地想,這樣人才濟濟,群星閃耀的北唐,怪不得國力強盛,兵鋒銳利。如果不是因為韓言的異軍突起,今天的唐軍,或許已經打到了建業城外的石頭城,逼著東吳皇室簽了丟盡顏麵的城下之盟。

同樣的,史浩的臉色也不是十分的好看。他之前看到東古嶺的一線陣地適合改裝後的投石機作戰,才會特意從李濼手中調來了這一批投石機,就是想利用唐軍的第一線陣地,讓唐軍不斷地把兵力投入進來,在消耗對方的兵力之後,再發動對於東古嶺主陣地的攻擊,可是對方的反應很快,雖然在剛才的接戰中損失了上千的兵馬,可是比起整個戰局來看,這點損失畢竟是微不足道的。

史浩抬頭看了一眼天空,月色依舊是那樣地皎潔而溫柔,千百年來,不曾分毫改變。世人常言,月是故鄉明,可是在史浩的眼中,中原的月色,才是東吳最應該擁有的月光。

從世宗李源猝死,中原動蕩到現在,已將近三百年。多少曾經慷慨激昂的壯士被江南的暖風和美酒泡軟了骨頭,吹酥了心誌。曆代王朝,莫不是起於關中、河北、川蜀、江東,而爭雄於中原。不得中原者何以據天下?

千古以來,偏安江南,劃江自守的勢力數不勝數,可是又有幾個到最後一統天下,開創了萬世基業?北人攻南,一向是難,更是南人攻北,卻是難上加難。江南勢力昌盛之時,也不過是據有淮泗,窺視中原。可是一旦勢弱,卻常常被北方勢力飲馬長江,逼的做城下之盟。不據有中原,隻能算是一個地方政權,偏安的勢力,又怎麼能吸引到天下的才俊來投?

他確實是想要不世的功名,可是他也確確實實是為了東吳的大局著想。時雋的騎兵已經出了潼關,不出十天便可抵達烏華山戰場。原本以為拿下汝州之後便可乘勢狂飆突進,一路殺到洛陽城下。洛陽的主力都被趙德昭帶去了河北,隻剩下一個軍左右的兵力,那麼大的城池,豈是一個軍可以防的過來的?

到時候,數十萬東吳甲士列陣了千年古都之外,那是何等的尊榮與氣勢,又是煌煌史冊之上何等的千載流芳。東吳需要一個機會,一個讓天下人都可以看到東吳皇室力量和決心的機會。對於史浩而言,能不能拿下中原,從現在開始動搖北唐的根基,其實並不重要。他最想要做到的,是用東吳的實力,去叩開洛陽的城門,在戰場上,用最直接的手段,打碎北唐數千萬人頂禮膜拜的夢想和驕傲,來讓這個天下的人才,重新審視自己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