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看不見的財富(4)(2 / 3)

拿誦讀布道詞來說,如誦讀腔調從始至終都不變。無論是大聲喊叫的還是溫言細語的,用千篇一律的聲音來誦讀,最後的結局都是使聽誦讀的人進入夢鄉。工作加休息,城市生活加鄉村生活,在交往中談話加遊戲,在獨自消遣時一會讀曆史,一會讀詩歌,搞哲學又搞數學,在不同社交場合穿著不同的服飾,這些都可以強化心靈。這是同一生命力在激動感覺的意識,不同的感覺器官在它們的活動中相互更替。生活單調無色彩,會使懶惰之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空虛,目標更加模糊縹緲。

衣服的顏色能使麵龐看起來更加嬌豔,這是幻象,但脂粉卻是欺騙。前者吸引人,後者則愚弄人。於是有這樣的情況:人們幾乎不能忍受在人或動物的雕像上畫上自然的顏色,因為這會使他們錯誤的把雕像看成活的,常常就這樣猝然撞入他們的眼簾。一般來說,所有人們稱之為得體的東西都是形式,也就是吸引人的外在形象。

自然規律告訴我們,這種結束工作的做法必然導致人類死於饑荒。

工作——羅斯福

隨著知識積累的不斷增加,我們應當意識到全然免除工作的義務不隻是違反自然的,而且是非法的,因為我們逃避了本分,並且僅能把工作拋在別人的肩上。

自然規律告訴我們,這種結束工作的做法必然導致人類死於饑荒。這種虐政是我們無法逃避的,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是我們能給我們自己多少閑暇。

我們要工作多久才能覺得我們已盡到我們的職責,可以悠閑直到明天呢?像古代戰船上的奴隸一樣工作嗎?這是從未得到解答的問題,而且在我們目前的製度下也不能得到解答,因為還有許多人在幹不僅無益而且有害的勾當。或許我們可以借助於公平的分派和平分收入而獲得解答,那樣我們就可以擺脫金錢的束縛而把工作作為我們自由自在的收獲了。

個人進取已是一種要求甚多的特質,它的實踐需要許多心理資源作為後盾。

積極的進取——拿破侖·希爾

卡耐基曾經告訴過我:“有兩種人絕不會成大器:一種是除非別人要他做,否則絕不主動做事的人;另一種人則是即使別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別人催促,就會主動去做應做的事,而且不會半途而廢的人必將成功。”

創造非凡成就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有明確目標;不斷追求明確目標的動機;成立智囊團以期獲得達到目標的力量;獨立;自律;以“贏的意誌”為基礎所建立起來的堅毅精神;有所節製和具有豐富想像力;迅速且明確地決策的習慣;以事實為根據發表意見而非猜測;要求自己多付出一點點的習慣;激發熱忱和控製熱忱的能力;要求細節的習慣;聽取批評而不動怒的能力;熟悉十項基本的行為動機;一次致力於一項工作的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更多責任的能力;為屬下的過失承擔所有責任的意願;對屬下和朋友付出耐心;隨時保持積極心態;運用信心的能力;貫徹到底的習慣;強調徹底而非強調速度的習慣;可信賴性。

當你明確目標之時,就是你開始運用個人進取心的時候了,開始執行你的計劃,組織你的智囊團。盡管你會發現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你的目標發生一些變化,但最重要的是“馬上展開”你的計劃。

別讓外在力量影響你的行動,雖然你必須對他人的驚訝和你所麵對的競爭做出反應,但你必須每天以你的即定計劃為基礎向前邁進。用你對成功的想像來滋養你的強烈的欲望;讓你的欲望和熱情燃燒,最好能燒到你的屁股,隨時提醒你不可在應該行動時仍然坐待機會。

每當你完成一件工作時就應做一番反省,這是你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成績嗎?如何能做得更好?何不現在就使自己更進一步?是否能夠發揮個人進取心,應視你對於每次機會的覺醒程度,以及你是否能在發現機會時立即行動而定。

很明顯的,個人進取已是一種要求甚多的特質,它的實踐需要許多心理資源作為後盾。當你的進取處於低潮時,不妨求助於可在其他所有成功原則中注入新的生命力,並且使它們再度發揮作用的一項原理:積極心態。

不要等待非同尋常的機會在你的麵前出現,而要抓住每一個普通的機會,讓它在你的手中變得非同尋常。

創造成功的機會——奧裏森·馬登

不要等待非同尋常的機會在你的麵前出現,而要抓住每一個普通的機會,讓它在你的手中變得非同尋常。1838年9月6日早晨,在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的蘭斯頓燈塔裏,一位年輕的女子被外麵恐懼的呼叫聲驚醒了。外麵正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如注,海浪在怒吼翻滾,一陣淒厲的呼叫聲穿越呼嘯的風聲與咆哮的波濤聲傳來。而她的父母卻什麼也沒有聽見。通過望遠鏡,她看見九個人,他們正拚命地抓住一艘失事船隻的漂浮木板,而船頭卻懸掛在了半英裏之外的岩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