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熱情好客的日土縣的藏族同胞,中國記者科考探險隊和承擔救援任務的部隊官兵一起沿著219國道向阿裏地區的首府獅泉河繼續前進。

219國道是新疆通往西藏的一條國道。它西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葉域,東至西藏的拉孜,全長2300多公裏。新藏線雖說是國道,但與我們平常看到和理解的國道有很大的區別。由於這條國道地處藏北高原,氣候條件惡劣,地理位置偏僻,所以路況十分差,走過的司機沒有一個不搖頭。

從2002年起,219國道阿裏段交由武警交通八支隊維修管理。在行進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武警部隊施工的機械和車輛,正在整修路基。有的地段已經開始鋪設柏油路麵。相信在武警官兵的努力下,在不久的將來,這條路四佳方飛將成為世界上一條海拔最高的等級公路。

太陽落山的時候,車隊來到了距獅泉河大約十來公裏的一個山口。兩道高高的山脊在這裏合到了一起,給人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感覺。公路在這裏呈現S形,每轉一次彎公路就會抬高幾十米。到了山頂,公路又變得平緩和藏族群眾一起看歌舞表演起來,山口有一個很大的瑪尼堆,五顏六色的經幡隨風飄蕩。待我們的車子到達時,冬副司令員的車子和部隊的幾輛卡車已停在那裏。部隊行車有個良好的習慣,一路不管你車距拉得多長,快到軍營的時候,必須列隊。後邊的車輛還沒有到,記者們利用這個時機,全都下車搶拍夕陽下的高原景色。在夜幕降臨的時候,車隊順利抵達阿裏地區的首府獅泉河。汽車轉過-1至立一一個大彎,眼前突然出現了燈火輝煌的城市夜景。自從離開烏魯木齊,這是探險隊員看到的第一座城市。寬敞的街道,時尚的建築,它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美麗。雖然已是晚上十點多鍾,但街麵上仍然霓虹燈閃爍,出租車和各種小車川流不息,發廊、餐館正在營業。坐在我們車上的小曹自豪地說."獅泉河是我們藏北的小香港。"車輛一進城區,每個路口都有頭戴鋼盔、身著迷彩服的戰士手執紅綠旗指揮,我們的車隊一路暢通。探險隊的車輛,直接開進了阿裏軍分區,司令員許孔明和軍分區的首長親自迎接我們。在軍樂聲中,部隊首長給每個探險隊員敬獻了哈達,並在兵站宴請了全體探險隊員。進了軍營就像回到了家。在這裏使我們再次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10月1日,上午9時,科考探險隊全體隊員和阿裏軍分區的官兵一起,舉行了隆重的升國旗儀式。然後探險隊員和部隊首長一起乘車,來到市中心廣場,和阿裏人民一起參加盛大的升國旗儀式。據說這是廣場建成後首次舉行升旗儀式,意義非同一般。

廣場上人山人海,彩旗飄揚。阿裏地委和行署在這裏舉行隆重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4周年大會。來自部隊、機關、學校和企事業上學路上單位的工作人員列隊站在前邊,周圍是身著鮮豔的民族服裝的藏族同胞。他們當中,有的是騎馬從幾十裏外的牧場專門趕來參加盛會的。從他們嶄新豔麗的服飾和神采飛揚的笑臉上,我們看到了阿裏人的變化。

1951年前,阿裏是西藏地方政府的一個行政區。1959年後成立了阿裏專員公署,治所在噶爾縣的昆莎。1964年,新疆至西藏的公路建成通車。由於昆莎的生存條件極為艱苦,1965年7月23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批準,阿裏政府機關正式從噶爾縣的昆莎遷至獅泉河鎮。當時的鎮容僅限於目前鎮中心的一小片地方,周圍一片荒漠,隻有沿河兩岸叢生的紅柳顯露著生機。冬春季節幾戶牧民前來放牧,便成了這裏最早的人口有400人,城鎮建設規模80∞0人。全鎮當時擁有一口井、一座商店、一間咄∞發電房、一台小型發電機。是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阿裏得到了迅速發展。如今,獅泉河鎮人口近2萬人,90%以上為藏族群眾。上午10時,升國旗儀式正式開始。在國歌聲中,在這莊嚴的時刻,探險隊員和上萬名藏族同胞一起,目送著五星紅旗在朝陽下冉冉升起,在祖國最西部的高原上空飄揚。此時此刻我和所有在場的藏族同胞一起,感受到了一種無比的自豪,為祖國的強盛而自豪,為民族的團結而自豪。

升國旗儀式結束之後,我們和阿裏的藏族群眾一起在廣場上觀看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藝表演,與數千名藏族群眾一起分享了節日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