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北伐(1 / 2)

圓沙起義之後,革新黨異軍突起,這就招惹了原有勢力的強烈恐懼。張裕達發動白馬政變,推翻了“賄選”的大總統曹錕,然後邀請孫懷仁北上。等孫懷仁北上抵達時,張裕達已經與吳中詳商定,接受段瑞進京任“臨時執政”攝行大總統,並廢除了曹錕憲法,終止《臨時約法》和取消國會。孫懷仁主張召開民選的國民會議,段瑞主張召開軍政商學實力派組成的善後會議。

圓沙起義之後,革新黨在廣寧成立了廣寧國民政府,這標誌著革新黨開始正式成立自己的政權,而不僅僅是一個黨組織。革新黨又重新的改名叫做國民黨,受到共產黨的影響,革新黨決定打出為國為民的口號來。

孫懷仁在白馬逝世。同年10月爆發反奉戰爭,反奉戰爭失敗。張裕達奉軍占領白馬,並與吳中詳修好聯合。段瑞下台。

自此張裕達占據白馬,吳中詳占據羅海,黃乾占領廣寧城,三足割據的局麵形成。

為完成總理孫懷仁的遺願,國民黨中央在廣寧召開臨時全體會議,通過《國民革命軍北伐宣言》,陳述了進行北伐推翻北洋政府的理由。宣言中:

“本黨從來主張用和平方法,建設統一政府,蓋一則中華民國之政府,應由中華人民自起而建設;一則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經內亂之禍。故總理北上之時,即諄諄以開國民會議,解決時局,號召全國。孰知段賊於國民會議,陽諾而陰拒;而帝國主義者複煽動軍主,益肆凶焰。迄於今日,不特本黨召集國民會議以謀和平統一之主張未能實現,而且賣國軍主吳中詳得帝國主義者之助,死灰複燃,竟欲效袁賊世凱之故智,大舉外債,用以摧殘國民獨立自由之運動。帝國主義者複餌以關稅增收之利益,與以金錢軍械之接濟,直接幫助吳賊壓迫中國國民革命;間接即所以謀永久掌握中國關稅之權,而使中國經濟生命,陷於萬劫不複之地。吳賊又見國民革命之勢力日益擴張,賣國借款之狡計,勢難得逞,乃一麵更傾其全力,攻擊國民革命根據地,即使匪徒擾亂廣寧,又糾集黨羽侵入湘剩本黨至此,忍無可忍,乃不能不出於出師之一途矣。”

國民黨國民政府發動北伐的時候,段瑞已經下台。當時,新政府控製在以張裕達為首的奉係軍主手中。直係軍主吳中詳淪為附庸,占據杭城、羅海,直係軍主後起之秀黃乾占據東江中下遊,廣寧一帶。

攻落廣寧城的第二,宋清人立馬整理了自己的隊伍,繼續揮師北上,浩蕩的隊伍從城門裏麵出來,繼續踏上了山路。

一場北伐戰爭即將發生在中國大地上,主要是由廣寧國民政府發動的反對三大軍主的革命戰爭。圓沙革命失敗後,新建立的政府腐敗無能,軍主內部派係林立,軍主割據一方,最後把政府都剔除了隻是剩下軍主的勢力。廣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