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韜率領白玉興一眾護衛走在河間府城的大街上,隻見人潮湧動,大街兩側店鋪頗多,市麵上非常繁華。
由於大街上的行人太多,眾人已經不方便再策馬前行了,於是便紛紛下馬步行前進。
白玉興四處張望了一番,笑著道:“將軍,這京畿之地就是不一般啊,這可比咱們兗州府城繁華多了,就是跟濟南府城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啊!”
劉君韜也是點零頭,這河間府城的繁華還真是出乎自己的意料,在後世不起眼的河間,此時卻是一處繁華所在。
不過想想也是,此時的河間府城是北直隸的大城,不但人口眾多而且各方衙門也是比比皆是,這官府一多,那連帶著城池便會更大,百姓也會更多。
在河間府城之中,不但有州府衙門等一係列官署,而且還是河間府當地衛所指揮使的駐地,可謂是北直隸的一處重地了。
沒過多久,劉君韜一行便來到了州府衙門。
在遞上名帖和兵部調令之後,劉君韜等人便順利進入州府衙門,在正廳等了沒一會兒,便見到了河間府的知府。
河間知府姓王,五十歲上下,個子不高,有些消瘦,長得十分儒雅,白白淨淨的臉上留著三髯長須,看上去竟也有幾分仙氣,一看就是書香門第出來的官宦世家。
劉君韜和王知府互相客套一番之後,便提到了大軍錢糧補給之事。
這王知府倒也沒有推脫,直接笑著道:“嗬嗬,朝廷經製:客兵過境,各州府理應提供所需錢糧,這無可厚非!將軍放心,我這就讓手下人去辦理,今日便可將錢糧送到將軍營鄭”
劉君韜也是笑著拱手答謝,而後便讓白玉興帶了幾個人去和王知府的手下做交接,先一步返回城外大營。
之後,劉君韜又和王知府聊了幾句,不過卻見其眉宇之間盡是愁容,便問道:“知府大人有心事嗎,為何這般愁眉不展?”
王知府有些吃驚的問道:“怎麼?出了這麼大的事情,難道將軍還不知道?”
“出什麼事情了?我一路行軍,並未聽到什麼事情。”
一瞬間,劉君韜心中猛然湧起了一絲不詳的預福
隻見王知府重重的歎了一口氣,道:“昨日我收到了消息,今上禦駕親征,率領五十萬大軍一路西進,在土木堡被瓦剌太師也先率領大軍包圍了!此時,順府已經全部戒嚴,估計用不了多久兵部就會下公文,整個北直隸都會戒嚴的!”
到這裏,王知府不禁氣衝衝的道:“五十萬大軍,竟然被十幾萬韃虜包圍了,真不知道是怎麼打的!”
劉君韜也是長歎一聲,暗道:“曆史還是上演這一幕了!”
劉君韜又和王知府聊了一會兒,便急匆匆的返回大營了。
剛進中軍大帳,劉君韜便收到了探查部跑死了數匹快馬才送來的情報。
原來,正統帝率領五十萬明軍西進抵達大同鎮,剛剛紮營準備休整一番,還沒找到瓦剌大軍的蹤影,大同鎮鎮守太監郭敬便急匆匆的派人向正統帝報告,是瓦剌太師也先為誘大軍深入,率領瓦剌大軍主動北撤。
正統帝聞訊便準備進駐大同府城駐守,與瓦剌大軍對峙開戰,隨軍的眾武勳大臣也是頗為讚同此舉。
不過,秉筆太監王振看到瓦剌太師也先率領瓦剌大軍北撤,卻認為是瓦剌人懼怕正統帝的威勢,所以不戰而逃了,便堅持勸諫正統帝立即率軍北進。
第一次領軍出征的正統帝聽了王振的一番鬼話,也是頗為心動,便放棄了駐守大同府城的穩妥計劃,轉而率領五十萬大軍離開了大同,一路北上追擊也先所部十二萬鐵騎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