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1 / 2)

十幾之後,朝廷的封賞送到了大同鎮城,劉君韜當即將朝廷賞賜的錢財發放了下去,全軍歡聲雷動。

與此同時,景泰帝下旨封大軍為策軍,劉君韜等諸將全都獲封武勳、散階,更是讓大軍士氣為之一震。

不過,此時劉君韜的心中卻是多了一層擔憂,景泰帝賜名大軍為策,何為策?

策一名取自唐太宗繼位之前成立的策府,後世一直將策一詞作為國家支柱的代名詞。

此時景泰帝和太上皇正統帝的爭鬥剛剛告一段落,太上皇正統帝被壓製得死死的,在這個時候景泰帝冊封大軍為策軍,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讓劉君韜率領大軍為己所用,防止劉君韜倒向太上皇正統帝。

“陛下已經取得了優勢,卻還是不放心,如此多疑,如何能夠服人啊!”

劉君韜心中不禁感歎了一番。

而劉子安和張玉清也是看出了這一層,紛紛趕到中軍大帳提醒劉君韜,日後在應對朝廷方麵務必心謹慎,萬萬不可過早的牽扯到皇位之爭中!

劉君韜也是點頭稱是,縱觀華夏幾千年的曆史,凡是被牽扯進皇位之爭的人,不論是文臣武將,還是王公皇子,沒有幾個善終的,不落個身首異處、滿門抄斬就是萬幸了!

所以,從這一刻起,劉君韜便在心中繃緊了一根弦,不敢有一絲的掉以輕心。

“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順應大勢,讓曆史按照既定軌跡走下去,並且從中獲勢!”

劉君韜心中也是打定了主意。

之後,劉君韜便將大軍在激戰中繳獲的錢糧、兵備、旗幟、俘虜準備妥當,全部留在了大同鎮城,不久之後兵部便會派人馬前來取走。

當然,這些繳獲中的錢糧、旗幟、俘虜和大部分的兵備,劉君韜是不感興趣的,準備全部留下上繳朝廷。

但是繳獲之中還有一萬多匹馬匹,這些馬匹可全都是能夠衝鋒陷陣的戰馬,現在劉君韜不缺錢糧、不缺兵備,唯一缺少的就是戰馬。

所以劉君韜從中挑選了四千多匹戰馬留下,將剩下的六千多匹戰馬留給了朝廷。

劉君韜準備將這精心挑選出來的四千多匹戰馬全部編入鐵騎軍之中,正好將鐵騎軍的兵力擴充到一萬人!

當然,這些事情都要等到大軍返回兗州府之後再辦。

幾之後,劉君韜處理好了大戰的後續事宜,便率領大軍在大同鎮城以南數裏處紮下大營,準備休整兩日之後,便率軍南下返回兗州府。

在此期間,商部部長唐宇也是帶著一百多饒隊伍趕到了大營之中,並且向劉君韜稟報了商部製定的一些列計劃方案,準備在大同鎮及其周邊大幹一場。

劉君韜看過之後也很是滿意,不過還是囑咐道:“在大同不比在山東,一定要和大同鎮、大同府的文武官員搞好關係。另外,各處礦場、工坊要盡早開工,也好為玉山兵仗局、徐州兵仗局、東平州軍械所增產服務……”

對此唐宇也是一一記下,將劉君韜的一些建議全部加到了商部的計劃之鄭

兩之後,劉君韜準備在次日率軍返回兗州府,便在中軍大帳大擺宴席,將已經因功升為大同鎮總兵官的薛桐、大同府知府謝奉、代王府長使等人請到了大營。

一來向眾人辭行,二來便是將商部部長唐宇介紹給眾人,並且拜托眾人多多照顧一番。

對此,大同鎮總兵官的薛桐、大同府知府謝奉、代王府長使等人都是滿口答應,並且和唐宇相互敬酒,一時間酒宴上觥籌交錯、好不熱鬧。

次日一早,數萬大軍便收拾妥當,在曠野之中列陣待命。

此時,大同鎮總兵官的薛桐、大同府知府謝奉、代王府長使等人都是前來為劉君韜送行,大同城內的百姓也是紛紛趕來,為大軍將士送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