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貞上奏朝廷的《言沙灣治河三策疏》很快就被景泰帝批準,並且景泰帝還兩次下旨,再次調撥賑災錢糧運往災區。
與此同時,徐有貞也聯合山東山東布政使穀義、山東巡撫李成明、山東按察使祝橋佐,四人一起發布命令,在山東各府征集民夫,開始全力向災區調運錢糧、搶修黃河大堤。
更為重要的是,徐有貞準備集結人力,開始施行自己提出的“治河三策”。
麵對洪災,山東各地的官吏全都行動了起來,雖然這些地方官的能力不同,甚至其中不少人平日裏都是“庸官”、“昏官”,甚至是貪官,但是此時卻沒有幾個人昏頭。
畢竟徐有貞和山東布政使穀義、山東巡撫李成明、山東按察使祝橋佐都已經三令五申,任何人在賑災、治河的事情上發昏,那就等著人頭落地吧!
於是,整個山東都沸騰了起來,沒過多久南直隸、河南、河北等受災地區也是如此行動起來。
此時,劉君韜通過情報部掌控了各方的消息,也是不禁感歎著此時大明雖然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並且存在不少的問題,其中一些問題還是頗為致命的,但大明實力依舊,一旦全力運轉起來,爆發出來的國力和效率,那是相當恐怖的!
一段時間之後,山東各地征集的民夫已經超過了十萬人,再加上劉君韜調集的山東鎮各部將士,充足的人力已經開始顯現出威力來。
兗州府和青州府的受災情況得到了緩解,數十萬災民得到了相對妥善的安置,而兗州府境內的黃河大堤也開始得到修繕,各地的洪流也開始逐漸退卻。
雖然如此,但此時正是初春料峭的時節,山東各地經過洪水的肆虐,氣溫比往年更加寒冷,不少地方已經開始有災民被凍死!
劉君韜聞訊頓時大怒,一麵下令調集山東鎮的軍中物資送往災區,力爭讓每一個災民都有棉衣;同時,劉君韜還行文知會山東布政使穀義、山東巡撫李成明、山東按察使祝橋佐,以及徐有貞,要求山東各地官員要盡全力賑濟災民,盡全力保證不再有災民凍死!
徐有貞聞訊也是有些焦急,倒不是因為徐有貞心係百姓,而是擔心一旦凍死的災民過多,會讓那數十萬災民人心浮動,甚至會釀成民變。
所以,徐有貞也是和劉君韜一起督促山東各地官吏,不惜一切代價調集棉衣、薪柴運往災區。
在此期間,山東布政使穀義、山東巡撫李成明、山東按察使祝橋佐都是不斷向徐有貞行文,三人都是異口同聲的向徐有貞索要錢糧。
三人征集的十幾萬民夫,並且調運了大批的物資用於賑災,其中花費的錢糧可謂是文數字,已經相當於山東一省幾年的賦稅收入了。
現在,山東布政使司衙門、山東巡撫衙門、山東按察使衙門都已經是負債累累,穀義、李成明、祝橋佐三人已經是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整日都是坐立不安。
徐有貞也是犯了難,雖然朝廷戶部撥下了不少的賑災錢糧,但是平攤到山東、河北、河南、南直隸等幾個省份之後,用於山東的錢糧已經不算多了。
更何況這些錢糧還要花在幾十萬災民身上,還要用於搶修黃河大堤,用於各地的災後重建,等等。
這些錢糧根本就不夠用,徐有貞也不可能從中分一部分給穀義、李成明、祝橋佐三人。
時間一長,穀義、李成明、祝橋佐三人便是一日三書,不斷催促徐有貞。
無奈之下,徐有貞便冒著寒風趕往了濟南府城,與穀義、李成明、祝橋佐三人商議了起來。
山東布政使穀義道“徐大人,現在山東三大衙門已經是窮困潦倒了,要是徐大人再不撥下錢糧,恐怕各地的官員都要跳起來罵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