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四年四月。
此時的山西一省,在山西總督府商部和民部的帶動下,已經是商貿大興,各地的商賈都是如同打了雞血一般,紛紛投下銀子開設工坊、商鋪,山西各地的商貨更是流通到了周邊各省,甚至是南方各省。
而且,此時的山西和山東也是連成了一片,兩省的商貨和商賈互通有無、相互幫襯,如今已經是共進退、共富貴了。
在山西總督府和山東鎮總兵府的扶持下,兩省的商賈可以是大踏步的發展著,山西和山東已經成為了整個大明經商環境最好的省份。
隨著這樣的環境,劉君韜麾下的收成也是飛一般的增長著。
如今,劉君韜麾下的進賬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山東鎮總兵府那邊,一部分就是山西總督府下屬的產業。
光是去年,也就是順三年一年的光景,山西總督府和山東鎮總兵府便進賬白銀八百九十餘萬兩,這還不算玉山票號等“金融產業”吸納的銀子!
可以,此時的劉君韜已經是富可敵國,甚至可以是當今的大明沈萬三了!
這還隻是銀子一方麵,民部的形勢也是非常喜人。
去年一年,民部收獲的糧草共有六十七萬石,日後如果策軍遇到戰事,就算得不到朝廷的供給,策軍將士也可以打上一年半載,而且還可以繼續無期限的打下去,畢竟此時民部已經開墾出了數量非常可觀的農莊,每年的糧食產量可以是在大明前列的。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劉君韜也是對山西一省的兵馬進行了整頓,雖然山西各地駐軍的戰力有所提高,但還是達不到策軍那樣的的水平。
不過,此時山西一省各地駐軍的戰力,也遠比之前強上不少,可以是大為改觀了。
與此同時,劉君韜接連在大同鎮城、太原府城新建立了兩處兵仗局,如今也都是開始產出。
而且因為此時劉君韜手中的錢糧豐厚,投入的資金和人力也遠勝於之前,所以大同兵仗局、太原兵仗局的產量比原先玉山兵仗局高出了兩倍不止。
眼見各項事務已經走上了正規,劉君韜便準備開始擴軍了。
此時不管是駐守山西的策軍將士,還是留守山東的策軍將士,在兵力上都是不足的,所以擴軍還是很有必要的。
隻不過現在劉君韜還是沒有考慮清楚,此番擴軍是直接新建幾個軍,還是在原有軍的建製上,擴充兵力,所以此番擴軍還是處於謀劃階段。
軍事上需要謹慎,但是經濟上還是要勇往直前的。
劉君韜在計劃擴軍的同時,已經開始準備在大同鎮北麵的漠南地區實行大農場計劃。
劉君韜準備聯合山西、山東等地的商賈,在漠南地區大麵積屯田,或是開設畜牧業的農場,這樣不但可以為策軍將士和山西等九邊將士積累糧草,而且還可以讓各地商賈獲利、安置大量的人口,徹底占據漠南地區,壓製韃靼部的活動範圍。
當然,這樣的計劃還是需要策軍這樣強大的武力作為保障,才能最終實現。
不此時軍部的軍屯、民部的民屯,便是未來各地商賈進行商屯,移民屯,所需各類器械都是海量,特別耬車、水車、筒車等屯田良器械,可謂供不應求。
當然,使用這些器械需要雄厚的財力,一架民部研發出來的大水車雖然日灌溉能力達到三百畝,但一架水車造價高達到百餘兩之多,等閑熱根本用不起。
甚至民間很多使用的龍骨水車,日提水量雖可灌溉十畝至二十畝,但一架水車造價也需十餘兩,很多普通人家一樣造不起。一般是幾戶人家合用一部水車。鄉間地主士紳。經常有靠出租水車獲利。
此外還有耦犁、耬車等先進的農具,特別是耬車,可同時完成開溝、播種、覆土等項事務,還保證行距、株距始終如一,效率上,也至少可日種一頃,這還是用牛的情況下。
這麼先進的播種機,其實早在漢武帝時便由粟都尉趙過發明,但一直在中原各朝使用稀少,為何?太貴了!造價太高了。
這也是古代科技很難推廣的原因之一。
而且先進器械帶來的,往往是一部分饒失業。
劉君韜還記得,後世在工業革命的時候,英國就經常有發生工確毀機器的事情,是要生產效率還是要糊口飯碗?這是個難題。
不過,對於現在的山西總督府來,劉君韜還是選擇生產效率為上。
此時,山西和山東各地的各類水車廠訂單猛增,各個廠主拚命招募匠工,雖然目前下訂單的多是山西總督府、山東鎮總兵府的軍方和官方,但也有一些準備搞商屯的商人眼光超前,準備訂購大水車、耬車等物。
甚至一些有財力的,準備移民到塞外的百姓士紳,一樣準備購買這些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