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永據大漠(1 / 2)

順七年十二月,瀚海城。

朝廷派來的瀚海都護府的第一任總督、巡撫已經趕到,並且帶著一眾文武屬官在瀚海城內忙碌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瀚海都護府總督名叫陳懋,字舜卿,南直隸鳳陽府壽州人。陳懋生於明太祖洪武十二年,為靖難大將陳亨之子,他有膽氣,擅長騎射,年屆弱冠時,陳懋便以舍人身份隨父從軍。

靖難之役中,陳懋隨父投靠燕王,並參與壩上、廣昌、蔚州、大同、白溝河、濟南等地的戰鬥,任指揮僉事。永樂六年三月,陳懋佩征西將軍印,以總兵官職鎮守寧夏。陳懋到寧夏後,使當地號令一新。

永樂七年六月,北元國公阿灘卜花朵來等率部歸降,丞相昝卜、王亦兒忽禿、典住哥、平章都連、脫兒赤、司徒禿魯塔失、國公卜答失裏、同知朵兒隻可,同僉阿束等帥眾來降,有部眾三萬,牛、羊、駝馬十餘萬。

十月,陳懋率軍至下梧桐地域,遭遇率家屬前來歸降的北元知院禿赤與其弟司徒、知院伯顏不花,陳懋將其送至北京。十一月,都連等叛逃,陳懋率眾於黑山追擒都連,並盡收其所部的人口畜牧。同年十二月,永樂大帝加封陳懋為奉靖難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進封寧陽侯,累加俸至三千石。

後來到了宣德元年,陳懋隨明宣宗討平朱高煦叛亂。此後仍鎮寧夏,他久鎮西北,威名震漠北,即便是後來的瓦剌部、韃靼部,也對其非常忌憚。到了正統帝即位後,陳懋出鎮甘肅,後因被劾冒功致亂而遭奪爵,至正統五年方複爵。

如今到了順七年,陳懋已經是八十五歲的老人了,當劉君韜聽朝廷將陳懋派來擔任第一任瀚海都護府總督,當即目瞪口呆,因為劉君韜知道,在原本的曆史中,陳懋在順七年的時候便去世了,而且朝廷還追封其為浚國公,諡號"武靖"。

不過劉君韜轉念一想,朝廷派陳懋前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今滿朝武將之中,陳懋是永樂大帝加封陳懋為奉靖難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進封寧陽侯,與劉君韜一樣,都是侯爵,也隻有陳懋坐鎮瀚海都護府,才能夠鎮得住局麵,可以製衡劉君韜這個新晉的侯爵。

因為陳懋在曆史上很是活躍,所以熟知曆史的劉君韜也對其比較了解,知道其體貌魁梧、髯部修美、聲如洪鍾,陳懋胸懷磊落,尊重禮敬士大夫,在文官之中的名聲很好。這也是陳懋能夠成為唯一一位以靖難之役功臣受封,而活至順年間仍保持爵位的原因。這也使得陳懋久保名位,數次遭遇起落,但最後得以功名而終。

不過劉君韜也知道,陳懋為人窮奢極侈、聲伎滿堂,即使到老也不變,這對於剛剛建立的瀚海都護府不見得是好事。

而朝廷派來的第一任瀚海都護府巡撫名叫嶽正,劉君韜對於此人並不熟悉,不過好在情報部已經將嶽正的資料搜集到手。

嶽正世家為武職,到了嶽正這一代,便則棄武從文。嶽正在京師鄉試中舉,就讀於國子監。當時李時勉為祭酒,廣招四方名士,嶽正、商輅、彭時、王恕等都在此讀過書。

正統十三年會試,同考官起初並未取嶽正試卷,是侍講杜寧審閱了他的試卷後:"此我輩人也。"遂入選,為會試第一名,會元。廷試賜一甲第三,授翰林編修。

嶽正生性豪放,敢於仗義執言,不避權貴,後來正遇承門遭災,當時的正統帝聞訊震驚不已、不知所措,便命嶽正草詔罪已。

嶽正借機曆陳弊政,內有:"敬事神,有未盡蘺,祖宗成憲,有不遵蘺,善惡不分,而用舍乖蘺;曲直不辨,而刑獄冤蘺,征調多方,而軍旅勞蘺,賞罰無度,而府庫虛蘺;請謁不息,而官爵濫蘺;賄賂公行,而政事廢蘺;朋奸欺罔,而附權勢蘺;群吏弄法,而擅威福蘺;征斂徭役之法太重,而閭閻田裏靡寧蘺,讒諂奔競之徒癰進,而忠言正士不用蘺,抑有司、茸酷暴,貪冒無厭,而致軍民不得其所蘺?此皆傷和致災之由,而朕有所未明也。今朕省愆思咎,怵惕是存。爾群臣休戚惟均,其洗心改過,無蹈前非。當行者,直言無隱。"

嶽正草擬的這份罪己詔文詞極為誠懇率直,下傳耍而當時的石亨、曹吉祥則到處散布流言,嶽正為了標榜自已,以忠直屢次毀謗大臣。

無奈之下,正統帝見石、曹兩人勢力強盛,而嶽正又實在無能,隻得罷去嶽正的相職,貶為欽州同知。嶽正任相僅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