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揚軍、越騎軍、長水軍以及仆從軍出之後,劉君韜便率領明軍主力向西北方向挺進,大軍直撲昌都剌城!
此時亦力把裏部的十萬大軍從西麵殺來,朵豁刺惕部的二十萬鐵騎從南麵殺來,劉君韜明白自己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必須在兩路韃虜援軍趕到之前攻陷昌都剌,徹底滅亡吐魯番部,否則此戰就會演變成一場大明與三部韃虜之間的四方大混戰,就算是明軍取勝了,也會損失慘重!
更為重要的是,明軍中剩餘的十五萬俘虜軍剛剛投降過來,一旦看到戰事膠著,必定會認為明軍已經陷入頹勢,到時候極有可能會反戈一擊。隻要那些俘虜軍臨陣倒戈,數萬仆從軍鐵騎也會緊隨其後!
劉君韜非常清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此時不論是俘虜軍還是仆從軍,之所以能夠跟著明軍衝鋒陷陣,完全是因為明軍太過強悍,這些胡人崇拜強者、畏懼明軍的戰力。而一旦明軍作戰失利,這些胡人立即就會反咬一口!
於是,劉君韜率領四十多萬明軍主力向西北方向一路攻擊前進,隻用了三不到的時間就抵達了昌都剌城下。劉君韜隨即指揮明軍各部將昌都剌城團團包圍,命令俘虜軍打頭陣,準備立即展開攻城大戰。
昌都剌在西漢時屬於山北六國的劫國,從晉到隋分別是高車、柔然突厥的遊牧地,唐朝屬庭州管轄,此時已經被吐魯番部修築為一座堡壘。
不過,昌都剌城是一座堡壘,但與大明修築的各處堡壘、關隘還是相差甚遠。昌都剌城周長不足十裏,隻有一道城牆,城外挖有壕溝,設有拒馬等器械,除此之外便沒有其餘的城防設施,就連敵台和箭塔都沒有多少。
如果比較之前明軍攻打下的火州城,這昌都剌完全就上不了台麵。
不過劉君韜也並沒有因此而掉以輕心,畢竟昌都剌已經是吐魯番部最後的希望,此城一旦失守,等著吐魯番部的下場便是滅族!
所以劉君韜相信,即便是昌都剌城並不算堅城,這場攻城大戰也必定是一場硬仗!
此番,劉君韜調集十五萬俘虜軍打頭陣,依舊如同攻打火州城一般,將十五萬大軍分成四隊,每隊三萬人馬,同時進攻昌都剌城的四麵,剩下的三萬大軍則是作為後備兵力使用。
同時劉君韜調集折衝軍、虎賁軍分兵在昌都剌城的四麵結陣待命,準備督戰、壓陣,劉君韜自己率領龍驤軍將士在昌都剌城東南三裏處建立防線。
正午時分,隨著明軍陣中一陣激烈的戰鼓聲響起,攻城大戰隨即拉開了序幕!
茫茫大漠上,昌都剌城周邊人潮攢動,十二萬俘虜軍蜂擁而上,密密麻麻的殺向了昌都剌城。
後方,虎賁軍和折衝軍配屬的火炮也開始威,不斷朝著昌都剌城的城頭轟擊,一時間轟鳴四起、塵煙喧囂,昌都剌城頭上不斷被炮子轟得碎石四濺,守衛在城頭的吐魯番士兵開始軍心浮動,射向城外的箭雨也隨之減弱了不少。
“登城!”
待到十二萬俘虜軍破壞了城外的防禦設施,並且集中數萬弓箭手與吐魯番守軍對射一陣之後,劉君韜下達了蟻附攻城的命令。
隨即十多萬俘虜軍扛著上千架雲梯一擁而上,密密麻麻的雲梯不斷靠在城頭上,雲梯上的鋼製彎鉤頓時緊緊勾住了城頭,任憑那些吐魯番士兵如何劈砍、推撞也無法掀翻雲梯。
沒過一會兒,十多萬俘虜軍便順著上千架雲梯爬上了城頭,激烈的攻防戰開始了!
此時的吐魯番兵馬已經是窮途末路,城內又沒有如同明軍一般的守城利器,隻能與瘋狂攻城的俘虜軍對拚。
空中箭雨撕裂空氣的刺耳叫聲幾乎掩蓋了城下狂奔而來的俘虜軍的叫喊聲,長箭象雨點一般落下,射在一切可接觸麵上,出了無數種聲音。慘叫聲,驚呼聲,隨著連續不斷倒下的身影,響徹了戰場各處。
就在俘虜軍主力蟻附攻城的時候,劉君韜也命令準備好的撞城車出動,一起推車的俘虜軍士兵們在盾牌兵地掩護下,冒著滿往來呼嘯的長箭,奮力前進。撞城車在近百名士兵地推動下,高飛馳,隨著慣性力越來越大,它出了巨大的轟鳴聲,聲勢驚人。
就在這時,無數大大的石塊突然從城牆上飛了出來,間或還有巨大的擂木從而降。攻城的俘虜軍士兵一時間遭到了猛烈地打擊,死傷慘重。
但昌都剌城的防禦漏洞非常多,而且城內隻有四萬多人防守的防守兵力,此時已經是捉襟見肘,根本無力顧及。時間不長,俘虜軍士兵已經從多處成功翻越城牆。他們氣勢洶洶,殺向了吐魯番士兵,城頭上慘烈的肉搏戰再次展開。
而在城門處,俘虜軍的盾牌兵高舉著大盾,把己方士兵遮擋得嚴嚴實實。城門樓上的吐魯番士兵本來就不多,射出去的長箭稀稀拉拉,根本就沒有什麼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