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俊義 黃瑋
編導 萬 昆
在剛剛過去的2005年,我國政府對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進行了隆重的紀念。一大批抗戰時期鮮為人知的故事和英雄人物漸漸浮出水麵,為世人所關注。不久前,河北涉縣的觀眾李紅旗給我們欄目打來電話,講述了當年八路軍129師在太行山區抗日的時候。他嶽母楊福娥和一位八路軍女幹部結為姐妹的感人故事,從一個側麵反映了當年軍民魚水情深,全民保家衛國的景象。60多年過去,當年的八路軍女幹部杳無音訊,當年的青春少女楊福娥也已經80多歲。她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得到這位八路姐姐的消息,最好能和她見上一麵。春節前夕,我們欄目組的記者奔赴太行山區,重溫那段令人熱血沸騰的抗戰曆史,尋訪這段跨越60年的友情,力圖揭開那位八路姐姐的身世之謎。
春節前夕的河北涉縣,剛剛下過一場雪,天氣十分寒冷。這裏地處太行山區,當年劉伯承、鄧小平率領八路軍129師就在這一帶與侵華日軍進行了八年抗戰,因此這裏成為現在的紅色旅遊重點景區。在涉縣交通局,記者見到了給我們欄目打來電話的李紅旗。
李紅旗對記者說:“我嶽母今年80多了,她一直有這個心願,越來越強烈。我們作為子女也有這個心願想幫助她找到八路軍姐姐。這是我們全家人的心願。”
60多年前,涉縣曾是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所在地,從涉縣縣城出發。沿著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方向坐車半個多小時,我們來到了李紅旗嶽母楊福娥所在的山村木口村。
80高齡的楊福娥身體還算健康,沒有什麼大的毛病,就是聽力有些下降,回憶起60多年前的往事,她還記憶猶新。
楊福娥回憶說,大約在1943年的春季,村長安排一位八路軍女幹部住到楊福娥家,這位女幹部可能出於工作需要,有兩個名字,一個是陳敏,一個是武一敏,當時的年齡是20歲,比楊福娥大兩歲。由於年齡相仿,兩人的關係日漸親密,並結為姐妹。
楊福娥還清晰記得,這位叫陳敏的八路姐姐長得挺漂亮,皮膚白淨,圓臉蛋,大眼睛,性格隨和,白天她帶著一些檔案文件外出工作,主要是發動群眾參加八路軍或支援前線抗戰。晚上回來還給楊福娥講解革命思想和戰爭形勢。楊福娥十分敬重這位八路姐姐。
1943年,侵華日軍在接連遭到八路軍打擊以後,開始對太行山八路軍進行多次的掃蕩。當時楊福娥居住的木口村,八路軍群眾工作隊活動也十分頻繁,日軍加緊了對這一地區的清剿掃蕩,鬥爭形勢十分嚴峻。但由於八路軍在涉縣駐地與群眾魚水情深,每次鬼子掃蕩前,村裏的群眾就把八路軍戰士藏到周圍大山的山洞裏。楊福娥的父親也這樣掩護過陳敏。事隔60多年,楊福娥準確地帶著我們找到了那座掩護過陳敏的大山。
當年鬼子掃蕩時,楊福娥的父親帶著陳敏、楊福娥和楊福娥的堂妹三人就爬上了這座大山,把她們藏在一個深約十幾米的山洞,還給她們留下了十幾個雞蛋。
楊福娥的父親叮囑她和堂妹照顧掩護好陳敏後就下山了,在她們躲藏在山洞的日子裏,楊福娥的父親定期上山為她們送飯,可就在一次送完飯下山時,楊福娥的父親遭遇到進山掃蕩的日本鬼子,在躲避的時候意外發生了,他從陡峭的懸崖上摔了下去。在山洞裏躲藏了十幾天的楊福娥下山後,才知道了父親的死訊。
陳敏搬到周家後,楊福娥也搬過來給她做伴。閑暇時,陳敏介紹了她的家庭情況,她是山西省武鄉縣段村人,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都參加了八路軍,她的丈夫還是八路軍的一個連長。楊福娥清楚地記得有一天,一個悲痛的消息傳到了陳敏耳朵裏。
楊福娥了解到,陳敏的丈夫在與日軍作戰時犧牲了。當時陳敏已懷孕在身,她必須趕回八路軍總部安葬丈夫的遺體,然後生下孩子。這對在戰爭環境下結下深厚情誼的姐妹不得不分手了。一天上午,楊福娥的哥哥護送陳敏到位於山西遼縣麻田鎮的八路軍總部,在村後山的龍王廟,相處一年多的姐妹倆難舍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