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誰都不如靠自己。”這話乍聽起來是有那麼一點的不近人情,說這話的人,而今是獨身一人,一個在情感上有著頗多經曆的女性,也許是基於同類的緣故,我打消了要睡一個好覺的念頭,聽她依唇緩緩地講述她的故事。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離開了男人反而活的越來越精彩的女人,換一句話說,也就是離開了男人的依附之後越活越明白的女人。剛結婚那會,愛人初踏入商業房地產建築這個行業,創業是異常的艱難,整天為資金的問題煩惱著,靠著借債舉家過日子,最麻煩的是,公司工人流動很是頻繁,各種事物繁雜,十分地牽扯精力,累個半死,不過年終一結賬,掙的倒是挺多,可除去借貸還債,送禮,工人的工資等等最後也是所剩無幾。但無論怎樣公司還是朝向好的方麵發展著。
事業是越做越大,卻不曾想老公對她的關愛卻日漸稀疏,現實中別人不幸的婚姻聽得見的可謂太多了,一時之間開始敏感,想當初老公在追求她時,仿佛每一天都有著充足的理由必須要紀念的好日子,從不會忘記她的生日,經常會有浪漫的驚喜給她,而當老公事業有成了,那一分默契相通卻沒有了,有時說點什麼,居然也是不冷不淡,於時內心深處整天無聊捕風捉影,忍不住揪住一些蛛絲馬跡一再分析。
某一天,當這一些都戛然而止,是她痛定思痛之後的幡然醒悟,決定過一個人的生活。發現男人的離開並沒有使自己的生活陷入絕境,反而是我不依附男人,我的內心越是堅強,畢竟這個讓自己心生怨恨的男人,不是一本經典著作,讀不懂,不自然舍不得離開。代價是男人淨身出戶……
選擇轉身離開,結局是太清楚不過的平淡,但足夠受用一身。“我愛你”,這萬古獨新的詞句,有些人廉價使用,有些人付出了所擁有的一切。隻是現在的我更加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和高度。知道嗎,現在我在做什麼?在空閑時間,我會到孤兒院、貧困山區做一些有利益於他們的事情,當看到受冷的老人穿上暖暖的棉衣,一臉的燦爛,當看到渴盼能有一個小書包的孩子,蹦跳著的歡快樣,誰又能說給予不是一種幸福!城市與農村生活背景相差是那樣的懸殊,我希望有更多有愛心的人士,關心彙集到這個弱勢的群體周圍。
德蘭修女曾經說過:“饑餓並不單指食物,而是指對愛的需求;赤身並不單指沒有衣物,而是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無家可歸並不單指一個棲身之所,而是受到排斥和摒棄。除了貧窮和饑餓,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是孤獨和冷漠,孤獨也是一種饑餓,是期待愛心的饑餓。”
我有了突然的感動,為了這樣的理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所以我們也會時常感到枯燥,沒有哪一種文明的思考,可以繞開博弈的過程,我彷徨的恰恰是,那些曾經苦苦絞盡腦汁而得不出的道理,人家做到了。
一個在明亮環境中生活的人,容易開朗、輕鬆、熱情——盡管也容易簡單。一個老在陰暗環境中生活的人,容易曲曲拐拐,太多心眼兒。一個走火入魔於細枝末節、精雕細刻的人,或許做得到細致周到,但難做到豁達大度,視野開闊。一個習慣於肮髒,習慣於汙泥濁水的人,容易焦慮,煩躁,盡管也容易拔尖,容易脫穎而出……那麼我要說的是,靠誰而選擇做一個什麼樣子的人?真是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呀!寫到這兒,不知你是否也苟同於這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