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拭目以待(1 / 2)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離婚率的增速與GDP一致。從文章中不難看出一種觀點,那就是離婚率的增長速度幾乎一半是因家庭財產問題而鬧上法庭。“中國式離婚”成為一個令世人關注的現象,分析離婚率走高的原因,從年齡結構上看,22~35歲是離婚的主力軍,36~50歲是婚姻平穩期,50歲以上的人群離婚率上揚,從教育背景看,學曆高低與離婚率高低成反比,學曆越低,離婚率越高。而女性離婚率與其受教育程度的相關性比男性更加明顯,女性離婚率前兩位分別是大專和本科及以上,呈現出教育程度越高,離婚率就越高這一趨勢。

一向崇尚“家和萬事興”的古老中國,正遭遇婚姻動蕩的衝擊。日前公布的全國民政事業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共有46.5萬對夫妻離婚登記,較去年同期增長,平均每天有5000多個家庭解體。相信很多人在看了這些最新的統計數據之後,會深有同感、心有戚戚。不難否認,財與色之間總是存在著緊密聯係,過去憶起父母們教育女孩子長大要成為好妻子和好母親,要堅忍秉持做人的準則……這種想法隨著“逆淘汰”不再存在。那麼何謂“逆淘汰”,即指富裕淘汰貧困,壞的淘汰好的,劣質的淘汰優勝的,小人淘汰君子,平庸淘汰傑出。那些個在《非誠勿擾》中的女嘉賓的言論說法:“會毫不顧忌地選擇豪宅,而不是總是讓自己開心的男朋友”的說辭,怎不會讓男性對女性望眼欲穿之後的舉步膽怯?以中國的現狀,又有幾人能做到月薪必須達到20萬元人民幣?愛一個人,無論富貴貧賤,彼此之間是平等的對待,它不是我們心裏的烏托邦。選擇這樣的生存方式,誰是誰非,都沒有錯,真能嫁一個富翁,享受榮華富貴不說,要少奮鬥多少年,歸根結底還要看個人的造化。問題是誰又能理直氣壯地去指責女性選擇的是或否?

有人說中國正處於一個道德滑坡、誠信大麵積缺失的時代?好逸惡勞的思想占據著大多數人的思想,這是經濟轉型過來的現狀,甚至造成道德的缺失和淪喪,攪亂著人們判斷是非的標準,嚴重汙染社會環境,進而迫使一些人的選擇改變初衷、失貞、丟節,乃至同流合汙,沒有了是與非的觀念。憶起中國的第三代導演,也就是新中國第一代導演謝晉,他的三部曲,《牧馬人》、《天雲山傳奇》、《芙蓉鎮》,有著對人生、命運的痛苦反思,晴嵐、羅群、胡玉音、秦書田,雖然各自都有著無邊的甘苦,然而各自都恪守著自己做人的信念,這三部曲呈現給我們的是發掘了人性之美,使得今天仍然是更加的熠熠生輝,忘懷不了給予人心的最溫柔的一擊,有著其不可磨滅的現實意義,《天雲山傳奇》中晴嵐說,“我現在身上還有五塊錢”……(這時她抱緊了懷裏發著高燒落魄極了的羅群)……“五塊錢結婚,也夠了。”她臉上泛出模模糊糊的既苦澀又幸福的笑意,眼眸發出光來。之後就是那段插曲《山路彎彎》,當看到一個女人以那樣柔弱的身姿扯出那麼強大的女性保護姿態來,被打動到流淚幾乎是一種本能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