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名人做事……(1 / 2)

戴夢得繁星切鑽石的原理:經過精密計算,合理地運用光學,物理學知識,采用鏡麵,反射原理,將鑽石角度比例和棱邊的對稱性發揮到最大,使鑽石充分釋放各角度射入的光芒。從礦石向鑽石跋涉的路上,要經過一架叫做鑽石磨盤的機器,這世紀之初的古老機器以本質肌膚裹挾剛硬之心,將無數礦石脫胎換骨,圓形鋼製薄板上附著的是鑽石的粉末,用無數個細碎的自己打磨自己——自己對自己的琢磨,自己對自己的拷問。

好的結果會讓過程中的瑕疵變得沒那麼顯眼。以至於我們會在內心深處接納那些過程中的不完美,所謂名人做人做事,並不是巧言令色或者阿諛奉承,也不是遇事一味遷就對方而喪失自己的獨立人格和判斷。如何做到從容而不懈怠,成熟而不世故,態度積極又不用力過猛,需要我們在這實踐中不斷修煉,更主要的一點還要看他是不是名人。

日前,據一則新聞報道:崔永元,將辦第一期電影大師班“新銳導演計劃”。猜猜我都請到了誰?作為一項公益性的電影產業戰略規劃,由崔永元發起的“崔永元·新銳導演計劃”近日在北京正式啟動。該計劃打算邀請世界範圍內的電影大師們為入選的新銳導演講課,還將一對一輔導他們拍電影,風格很浪漫“很小崔”。

崔永元說:“我的終極目標不是拍多少青史留名的電影,而是對參與的人還有網友進行一些藝術熏陶,讓他們知道原來一些看不懂的電影也是好電影,原來電影還可以這麼拍,這是個電影文化的普及。”

“新銳導演計劃”的目標是在3年內,讓10位中國新銳導演在大師們的指導下,拍出10部能躋身世界電影之林的優秀作品,包括7部劇情長片、一部科教片和一部紀錄片。崔永元希望通過這個計劃拍出來的電影類型是多樣的,在甄選參選者方麵,該計劃卻是“零門檻”——“隻要熱愛電影事業,18歲到70歲的人都可以來報名。”沒有任何專業背景限製,隻需提供一段闡述“什麼是電影”的5分鍾視頻。崔永元說:“之所以不設製這個門檻,原因就在於,萬一有一個人有潛力、有想法、有能力,偏偏沒有任何經驗呢?哪怕這種可能性很小,我們也不希望把這種人拒之門外。”

準備3年之久,談及在這個項目啟動中遭遇最大的難處是什麼,崔永元坦言說:“毫無疑問肯定是錢”。為此崔永元緊急四處“化緣”。

敘述到此,總感覺名人做事的關鍵,還在於自身的名人身份,若是崔永元不是名人,想必他的“化緣”絕不會輕鬆打一個電話,就能使“朋友們”幾乎是放下電話的同時,就能愉快地把錢拿出來,支持崔永元“新銳導演計劃”的實施,支持公益電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