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醫生的人文素質(1 / 2)

醫院的空氣裏,總是彌漫著來蘇水的氣味。

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生命的誕生與瀠滅,來了又走,走了又來,都與醫院有著絲絲縷縷的關聯,在尋醫問藥中,潛意識裏留下了許多不可磨滅的記憶,除了那些冰冷的醫療器械,例行的醫學檢測及醫生異於常人的敏銳觀察力,大多數人還是期許遇上一個信得過、醫術高明及醫德高尚的專家來為自己診病,這是所有人的心願。

對於患者自身來講,治病救醫的過程,也是醫患角色與醫患溝通的思考。有這麼一位患者,身體並無大礙,但他就是信不過醫生的診斷,總認為自己的身體出現了什麼狀況,不停地由內科轉外科,再到耳鼻喉科、康複理療科……以下是他與醫生的對話:

醫生好!

好,您身體有什麼不適?

我需要量一下血壓,量一下體溫吧?

你常服用什麼藥物?

我臉色是不是很難看,沒事吧?

你可能有點累了。

不!我隱隱作痛……我鑽心地疼……一跳一跳地疼……我感到劇疼……好像針紮似地疼……我頭暈目眩……我沒有一點食欲……我渾身發冷……我鼻子堵了……我在流鼻涕……我想吐……癢癢……我把手給燙了……我崴腳了……我肩膀疼……我眼睛發酸……我嗓子疼……我流血了……我需要動手術嗎?

……

這不是精神病人與醫生的對話,這是一位有著正常思維的人,疑心自己哪兒都需要診治的人,他看似混亂的邏輯,卻宣告著潛意識裏對一些“意外”的心理擔當。因為從最基本的生理角度來講,沒有一帆風順的健康與生存。總會擔憂有些讓他疼痛或不安的事情發生,為此他手足無措,煩惱著、不安著、浮躁著。

他穿梭於醫院迷宮似的空間區域,習慣了樓梯通道裏摩肩接踵,習慣了醫院各類計算機的操作,那些眨眼把人吞進去的醫療器械,習慣了醫生在各類檢測報告中難解的字母符號……但專家經過論證,分析則是他自身心理的健康問題。給每一位來醫院的患者多一些時間的交談,對患者是有一定好處的。此刻病人需要的就是醫生善解人意的規勸與人文關懷和溝通的藝術。

當醫生把他內心的需要耐心細致地分析於他與他的愛人,給予情感的需要,他身體的不適竟奇跡般地消失了。這不是奇跡,他先前所有的類似疾病狀況,都是為了引起所有人對他的重視和關心,所以才會出現上述的情況。情感的缺乏,心病還需心病醫呀!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似乎不乏諸多的佐證,有的病人從幾百公裏外的山區趕到醫院看病,摸黑掛號排長隊,好不容易輪到自己,滿肚子關於病情的話還沒說完,想請教的問題還沒有說出口,若被醫生一句“你不懂”或“下一個”頂回去,這樣的遭遇若遇上,對於當事人來說,內心的苦楚難以言訴不說,想必還會加重自身的病情。因為在尋醫問藥的過程中,更像是一種追求真理的過程。現今的醫患關係已隨著社會變革從傳統模式中脫離出來,不再是簡單的“求醫”與“看病”,而是醫患雙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醫生必須學著去讀懂患者,患者必須學著去理解醫生。並從中發現醫生可以為醫患關係做點什麼,要讓患者對醫護人員樹立信心。人,無法選擇是否患病,但至少我們應盡力讓每位患者都有選擇如何麵對和治療自己疾病的權利和尊嚴。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在製訂治療方案時更多地針對“人”而不是“病”,對患者而言應當會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