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小失
雖然比賽失敗了,但我仍然很高興,你們的愛心得了第一名。
初秋,音樂老師帶我們去校園旁邊的一片小樹林練習唱歌。
唱歌前,老師要求我們集中注意力,按照她的手勢,各個組掌握好節拍,找到“感覺”,將“效果”體現出來。老師還許諾:如果明天我們班在歌詠比賽上獲得第一名,她就給每個同學獎勵兩顆大白兔奶糖。這個誘惑實在太大了,同學們沒有不激動的,個個摩拳擦掌。看著老師的笑臉,跟著她的拍子,賣力地唱。
連續練習三遍,老師越來越滿意,不住地誇獎我們。當她要大家休息片刻時,我們竟然紛紛要求繼續練習。老師有些感動的樣子,說:“好吧,這次我們正正規規地‘演習’,就按舞台上那樣。”
起頭,開唱。老師手一抬,我們的嗓門整齊地彙到一起,聲音嘹亮,響遏行雲。正唱到動情處,我們忽然發覺老師神色有異,手不動了,兩眼望著我們身後的某個地方。大家注意力分散,歌聲頓時弱了、亂了。有人竊竊私語:“老師在看什麼呀?大家都回過頭……”
原來,小樹林那邊出現一位坐在牛背上的老奶奶。這位奶奶就住在校園附近的村子裏,我們偶爾能看見她辛勞的身影。但今天情況不對勁:她似乎在哭,腰弓得像蝦米,頭昏沉沉地垂在胸前。有同學悄聲問:“她怎麼啦?”沒有人知道。
這時,老師輕輕歎了口氣:“唉……”手垂下來,兩眼不再關注我們。有個同學急了:“老師,怎麼不練習了?”老師這才回過神,擺擺手:“孩子們,暫停唱歌。”又有同學問:“老師,那個奶奶怎麼啦?”老師壓低聲音。“不要大聲,這位奶奶的孫子前幾天死了,怪可憐的。現在,我們不能唱歌,那樣她的心會很寒冷的……”
當時,大家都很肅靜。按老師要求,我們必須等老奶奶走遠才唱歌。但是,老奶奶一直坐在牛背上,而牛一直就在樹林附近吃草;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下課鈴響了,我們再也沒有機會練習合唱。老師草草收了場。
第二天的歌詠比賽上,我們連第三名都沒拿到。但是,等到再上音樂課,老師卻意外地帶來了大白兔奶糖,給每個同學發兩顆。老師是這麼解釋的:“雖然比賽失敗了,但我仍然很高興,你們的愛心得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