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中華
作者簡介:牛中華,蘭州市城關區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
【內容提要】 在信息化環境中,提高和加強對網絡虛擬社會的管理已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範疇和緊迫任務之一。參與對網絡虛擬社會的管理,重點在基層。基層檢察院應從認識涉法網絡事件和輿情的特點、應對涉法網絡負麵事件和輿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入手,把及時掌握涉檢網絡輿情信息,建立相應的分析、研判製度;建立檢察信息發布及與新聞媒體聯係機製;建立涉法網絡負麵事件和輿情的引導、應對機製,作為參與網絡虛擬社會管理創新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 網絡虛擬社會 管理 路徑選擇
社會管理工作貫穿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社會越向前發展,社會管理就越發重要。據統計,截止2011年年底,中國網民數量已達5.13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38.3%,數據顯示我國已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在信息化環境中,人的社會交往已經不僅僅是實體交往和麵對麵的交往,網絡因其快速便捷的特性越來越成為人們交往溝通的主要手段。5.13億網民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網絡虛擬社會,如何確保這樣一個龐大的網絡虛擬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提高和加強對網絡虛擬社會的管理便被提上了社會管理的重要範疇,成為了社會管理創新的一項緊迫任務。
網絡虛擬社會是網民自由表達意見、關注公共事務、進行輿論監督的重要陣地,5.13億網民在網上對發生的各種社會事件都有強烈的現實指向,一旦對當前存在的社會問題產生建言或批評,就會形成一股不可小覷的網絡輿論力量,或正麵,或負麵,必會引起現實社會不小的震動。據《檢察日報》2010年1月27日第八版轉載正義網等單位對2009年網絡輿情的調查結果顯示,80%的網絡輿情熱點事件涉及政法機關,引用文中的30件較為突出的網絡涉法事件,負麵網絡熱點事件占到了83%;政法機關的應對能力被網民認為處理較為得體的占33%,需要進一步提高的占13%,應對能力存在疏忽紕漏和重大失誤的占53%。可見,網絡虛擬社會發生的涉法熱點事件和輿情危機,已然成為當前基層檢察機關每一位幹警必須直麵的工作難題。作為檢察機關三項重點工作的組成部分之一,檢察機關參與網絡虛擬社會的管理創新,被寄予了更高期待和要求。社會管理重點在基層。基層檢察機關隻有積極參與網絡虛擬社會的管理創新,才能激發公民和社會組織的社會責任感,使“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落到實處,社會的和諧穩定才有“源頭活水”。
一、目前涉法網絡熱點事件和輿情的特點
由於網絡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網民的表達權,使得網民對身邊問題的關注熱情越來越高,解決問題的信心也越來越足。本來一件小事不是什麼問題,但一經傳播至網絡,再經過網絡的發酵和推手,即刻會演變為震動網絡和現實社會的熱點事件和輿情危機。基層檢察機關參與網絡虛擬社會管理,需要了解涉法網絡事件和輿情的一些特點。歸納起來主要有:
1.能產生“一呼百萬應”的效果,具有超越地域性。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普及,傳統紙質平麵媒體的主導地位已被取代。網民的迅猛增加,互聯網快速、實時、互動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眾多網民對於現實社會中的各種不良現象和嚴重公共問題都會通過網絡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態度和情緒,選擇網絡曝光,實現網絡監督。在網絡,三五萬人的點擊不會引人注意,數十萬人的點擊還不能形成熱點,隻有上百萬人的點擊才能成為網絡輿情危機和熱點事件。“一人發貼、萬人跟貼、百萬人瀏覽”能迅速提升不同地域事件的關注度,如“南京天價煙房產局長事件”、“雲南躲貓貓事件”、“廣東佛山小悅悅事件”等,都是因為“百萬級”的點擊率引發了公共效應,成為跨地域的網絡熱點事件。
2.網絡信息易與現實社會聯動,具有不可控製性。由於現實中的一些問題未得到行政職能部門滿意的答複和解決,先出現小規模的群體性抗議,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將相關情況散布到互聯網,隨即會得到網民的響應,引發網絡與現實之間的聯動,造成兩個空間之間的“交叉感染”,規模和對抗性增加不說,局麵控製起來也有了難度。如三亞、重慶等地發生的出租車司機罷運事件,起初的原因就是部分出租車司機不滿行政部門對所提意見和要求的答複和解決,已形成小規模的群體性抗議,個別出租車司機又把問題散布到了互聯網,結果遇到了眾多出租車司機的呼應,隨後出現了以出租車運營為話題的網絡輿情危機與現實中出租車司機罷運群體事件之間的互相聯動與“交叉感染”,形成多個地區的出租車司機罷運事件的連鎖反應,致使事態難以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