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麟
作者簡介:周永麟,蘭州市安寧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內容提要】 正確理解價值觀的內涵和作用,才能準確理解核心價值觀的作用。本文從價值觀入手,闡明了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忠誠、公正、為民、廉潔四個方麵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從意識決定行為的關係,闡述了價值觀和與政法工作的關係。
【關鍵詞】 政法工作 核心價值觀 樹立
樹立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首先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正確理解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一個是要正確認識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對政法工作的作用。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就不可能真正地樹立起核心價值觀。
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就是八個字:“忠誠、公正、為民、廉潔”。
什麼是忠誠?忠誠就是一個“忠”的問題。“忠”字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注釋為敬也。古人對此有許多說法,如:“內盡其心,而不欺也。”;“言出於心皆有忠實也。”;“危身奮上不辭難曰忠”;“無私忠也。”從古人眾多的說法,不難看出忠誠的內涵就是:“敬業、無私、正直、舍身成仁”。忠誠在中國這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國度裏,一直是一條主線,從政治鬥爭、軍事鬥爭到宮廷鬥爭,從《封神演義》、《三國演義》到《水滸傳》無不貫穿著忠與奸的鬥爭主線。一個人是否忠誠,是衡量這個人一切的最高標準。這個標準不論社會形態如何改變,都是唯一的,永恒的。我們政法幹警的忠誠體現在四個方麵: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這是政法幹警的政治本色。體現在具體的檢察工作中,就是要時刻牢記黨的利益、國家利益、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從事政法工作就要忠誠於黨的政法事業,服從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改革大局,盡職盡責完成自己的工作,做到公正執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做到清正廉明,無私奉獻。在黨的利益、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時,能以一個政法工作者的身份挺身而出,就是做到了忠誠,不允許政法幹警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借口,與黨和國家相對立。
什麼是公正?《說文解字》注釋:“公:平分也。正:是也;是直也”。公正的本質就是平等正直。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要求政法幹警做到公正不阿,鐵麵無私,公正執法,這就是公正。
什麼是為民?其核心就是一個“民”字,在政治範疇中講,這個“民”就是人民,在法律範疇中講這個“民”應當是公民。人民與公民的概念,從集合概念上講,公民是屬概念,人民是種概念。公民概念中包含人民,而且,就中國這個集合而言,公民中的絕大多數是屬於人民的範疇,為公民服務,就包括為人民服務。在為公民服務中,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這樣的宗旨理念才是正確的。實踐工作中,有些政法幹警對這一概念理解不正確,加之曆史原因和慣性思維,總是認為勞教釋放人員、刑滿釋放人員、被判緩刑人員都是“壞人”,對這些人上門辦事,給臉子、耍態度,辦起事來拖拖拉拉。如果政法幹警轉變觀念,將他們歸到公民的範疇,將我們的服務對象從“人民”轉向“公民”,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什麼是廉潔?廉潔就是清廉潔白。潔白者,一塵不染。周敦頤在《愛蓮說》一文中,讚譽“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們政法幹警也應當有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品德。由於執法公正的特殊性,決定了清正廉明、無私奉獻是政法幹警的基本操守。
檢察人員要正確認識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對政法工作的作用,首先,要正確認識價值觀。價值觀是關於價值的一定信念、傾向、主張和態度的係統觀點,起著行為傾向、評價標準、評價原則和尺度的作用。價值觀一般表現為經濟價值觀、政治價值觀、道德價值觀、職業價值觀、生活價值觀、人生價值觀等,受到主體所處社會曆史條件、社會地位、教育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是具體的、曆史的。
理解價值觀的內涵後,還必須正確認識價值觀的作用。價值觀的作用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麵:(1)價值觀對動機有導向作用,人們行為的動機受價值觀的支配和製約,價值觀對動機模式有重要影響,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具有不同價值觀的人,其動機模式不同,產生的行為也不相同。動機的目的方向受價值觀的支配,隻有那些經過價值判斷被認為是可取的,才能轉換為行為的動機,並以此目標引導人們的行為。(2)價值觀反映人們的認識和需求狀態。價值觀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及行為結果的評價和看法,因而它從某個方麵反映了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反映了人的主觀認識世界。
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是哲學思想的基礎構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自然或自發狀態下人生觀和世界觀對價值觀的影響有決定作用,而通過自覺學習修煉養成的價值觀也可以使人生觀和世界觀產生異化和改變。價值觀對人們自身行為的定向和調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價值觀決定自我認識,直接影響和決定一個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標和追求方向的性質。